一、說寬容
《聖經》中有句耶穌教導其門徒的話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耶穌的意思是要無條件地愛人,無條件地饒恕人。不但要“愛你的鄰舍”,還要“愛你們的仇敵”。可概括為“博愛”與“饒恕”。
筆者是凡夫俗子,自然達不到這種高度。我認同寬容是美德,也認同另外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善良不長牙齒,就是軟弱。”因此,寬容只是相信他人能夠從錯誤軌道走上正確軌道的緩衝區,這個緩衝區是有限度的。如果寬容縱容了他人犯錯,如果寬容不能讓其糾錯改錯,則錯不可容!
二、說標籤你有沒有被他人貼過標籤?所貼標籤,有些是基於個人好惡的妄評,有些是別有用心的拔高或抹黑。更何況萬事萬物均在不斷變化中,可能此一時是,說不定彼一時便非。標籤製造者一般是人群中的“好事者”,為了讓其製造的標籤聽起來煞有其事,往往在釋出標籤時要特意強調“大家都是這麼說的”,儘管缺乏事實依據更沒有權威性,但所謂“眾口爍金,積毀銷骨”,流言漫天,智者尚難辨,況乎普通飲食男女!
無形的標籤,就像散落在城市間大大小小的垃圾,人人對此痛心疾首,無可奈何;但在製造垃圾時,很多人又總是帶著一種排洩般的快慰。
三、說苦難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於是我們想到狂風暴雨,想到激流險灘,想到峭拔險峻的山峰,想到崎嶇不平的道路,想到人世間一切艱難困苦,甚至於人為的不公正際遇,以及來自神力的並不是太好的運氣。那些說不出口的話,繞不過去的坎,解決不了的問題,隱隱壓在胸口的痛,正是人活著的重要證據和動力所在。因為總想知道明天的太陽是什麼顏色、空氣是什麼味道,所以我們選擇繼續活著。
我們總是一邊害怕風吹雨打帶來的災難,一邊又熱衷於欣賞風起雲湧的自然奇觀。如果能夠在夾縫中、瓦礫間生存,土壤不肥沃,還要面對惡劣環境和極端天氣,如果還沒有被摧殘而垮掉死掉,就一定是奇花異草。
不要告訴我們遊戲只是這個世界眾多誘惑中的一個,更不要反問“你可以不玩”之類的扯皮話(這樣的邏輯如果成立,妓院、賭館豈不是可以放出招牌正常營業了)。一句話:遊戲不死,禍害不止。
五、從“雷劈了你”說起農村裡老人勸導他人勿作惡,常說:“小心被雷劈了你。”然而,真正被雷劈了的,並非都是惡人,而是那些打雷時不穿鞋或不慎站在大樹底下的人。法律代表公平公正,在人們心目中,有像雷一般的神聖地位。然而,法律條文不可能盡善盡美,對未發生的情況也不可能涵蓋得滴水不漏,如果生搬硬套,難免會像雷一樣誤傷好人,甚至把受害者當犯罪分子進行制裁和懲罰,造成冤案。每當在這種時候,執法者常常都是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我也沒辦法,法律就是這樣寫的。”或者說:“不好意思,法律上沒有這一條。”
本童子感言: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不容情,不容的是私情,而不是實情;法和理,是完全可以貫通的。如果法律條文可以生搬硬套,那麼未來的法院恐怕就不需要法官了:只要設定一個完整的操作程式,讓電腦去辦案就行了。剔除人的主觀意識,不是更能保證公平公正嗎?
六、說中國式父子關係中國大多數父子關係,應該跟毛家父子差不多。父親滿懷期待,以為用自己人生經驗和感悟為兒子設計的一切,就是不二坦途。結果呢,兒子根本不吃這一套,總認為父親過於嚴苛而且觀念過時,不僅思想行動上抵制,偶爾還會在言語上正面交鋒。強勢的父親,叛逆的兒子,一個因被否定而無法忍受,一個因被綁架而全力掙扎。多年以後兒子成了父親,中年之後會終於理解老父當初的良苦用心,而面對兒子的挑戰,卻又像當年父親對自己束手無策一樣無奈,於是父子關係又開啟新的輪迴。
基於光宗耀祖+傳宗接代的孝道思想,中國的父子關係一般不會太糟糕,但必須經過長時間新舊思想交替的博弈。
本童子感言:文者,胸中之正氣也,如做人,如做菜。做人要坦蕩無私,質樸無華;做菜要鹹淡得宜,火候正好。故為文也,詞不求華麗,達意就行;理不求玄奧,通透為妙;文不論長短,廢話少講。一言而概之:“道法自然”。
八、說古今文人古代文人,有的在朝,正在為君王效力;有的在野,時刻想著為君王效力。無論在朝在野,他們都樂於以文人自居,並始終不放棄在詩賦文章上和道德情操上的追求。唐宋八大家,都曾走向仕途而且官還不小;書聖王羲之寫《蘭亭序》時在會稽任職,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我看古今文人大致的區別就在於:古時的從政者都熱衷於從文,如今的文人都熱衷於政治。記得之前學古文,老師剖析思想內涵時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安貧樂道”。現在課堂上用得最多的一個詞估計是“利益最大化”。弱弱問一句:“道”跟“錢”放一起你選啥?
九、說文化氛圍我們究竟處在怎樣的文化氛圍當中?兩個極端:不是一俊遮百醜,就是一醜毀所有。要麼一捧捧上天,一擁而上盲目點贊,你豎一個拇指我豎兩個,極盡溢美之詞,似乎點慢了、說少了都是落後的表現;要麼一致聲討,不留任何情面,正如一尊神像倒了,昔日的“光環”現在要說“光汙染”,面對腳下這堆廢物,人人都得狠狠踏上一腳,踏慢了、踏輕了也是落後的表現。
這就是“跟風”。“跟風”可是大智慧,因為即使錯了也是“風”錯了,於我何干?
十、說考級行政等級,一級壓一級,不服不行,誰官銜高誰作主,其他人不會有任何異議。但藝術的造詣向來難分高下,藝人之間既可以互相吹捧,也可以互不服氣,文人相輕,藝人也相輕。
為了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平息藝人之間沒完沒了的紛爭,如今很多藝術門類充分參考大家都服氣的官銜制,實行考級、量化,以級別定江湖地位。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