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一點多,被從外面應酬回來的老公吵醒了,一下子怎麼也睡不著了。
幾個朋友從老家來市裡,給老公打電話一起出去吃飯。臨出門的時候,我再三警告他,不要又打牌到深夜。老公說,“今天不打牌,但是肯定要喝酒。”
我很反感老家這個逢人見面就喝酒的習慣,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出去應酬談生意,好像沒有酒就不能成事。
酒,自古以來,無論中西,從來都是社交融合劑,這點不必否認。會喝一點酒,比起不會喝酒的人,有那麼一點優勢。但這優勢可有可無,事情做得好更重要。只會喝酒,那是酒蒙子,在哪裡都沒有前途。
中國從來都是宇宙最強的美食帝國,人生免不了請客吃飯,親朋好友不吃吃飯,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其中的因果不能倒置,我們是因為相愛與欣賞,在一起吃個飯。而不是因為喝酒吃飯,變成好朋友。真的好朋友,就是10年沒吃過飯,也是你的好朋友。
為了拓展人脈而吃飯,有百弊而無一利。尤其是本來收入就不高的年輕人。
人當然需要人脈,人是在與人的連線中產生價值的。別人越需要你,你越有價值。把事情倒回來想就容易理解了,你需要一個人時,你是因為他能力強人靠譜,還是因為他愛混飯局?所以,你的人脈是由你的能力與品格決定的,而天天混飯局,腦袋清醒的時間減少,品格不說,能力一定是下降的。
我覺得連嶽說的話,真的說到我的心坎上了。
我們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個不會喝酒的人。
人家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據說特別全能,啥啥都會,格局大,眼光高,人沒架子,脾氣好,在公司裡大家都很敬重他。
唯獨有一點,就是不會喝酒。據說滴酒不沾,每次出去跟人吃飯應酬,從來都是以可樂或者飲料代替,沒人敢說二話。因為他自己有實力,有資源,為人真誠,待人善良,大家都很尊重他,也很信任他。
經常因為喝酒導致人出事故的更不在少數。
河北張家口一男子疑似凍僵進醫院治療,橋東區城市花園小區物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該醉酒酣睡男子系小區業主。
說說該男子情況,他被抬到醫院時,渾身冰冷,保持著雙手雙腳蜷縮的姿態,醫生在不斷地呼喚男子,試圖讓他把眼睛睜開。
醉酒男子情況不容樂觀,醫生說:“比冰塊還涼,脈搏都摸不著:雙手雙腳夠嗆能夠保住,衣服都脫不下來,只能剪掉。”
所幸的是,最後橋東區城市花園小區物業人員告訴澎湃新聞:人沒事,也沒有截肢。
喝酒的危害還遠遠不止這些。
酒精是一類致癌物,已經明確證明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少量攝入也有害。
全球醫學頂級期刊 The Lancet (柳葉刀)釋出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是最少量的飲酒,也會對健康造成損傷。而長期、嚴重的酗酒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該研究使用了 2016 年全球疾病負擔報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的資料,該報告記錄了 1990 年至 2016 年間全球 195 個國家或地區的 300 多種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和殘疾資訊。
在 50 歲及以上人群中,酒精引發的死亡病因主要是癌症;
在 15 歲至 49 歲年齡組中,酒精引發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結核病、傳染性疾病、暴力和自殘等故意傷害,以及交通事故和溺水、火災等其他意外傷害。
飲酒是全球第七大致死因素。
我印象當中,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時候因為爸爸經常喝酒的緣故,媽媽總會跟他吵架。
在一次喝醉酒的夜晚,爸爸抱著我,一邊要往池塘裡走,還一邊說“么兒,你媽不要咱們了,咱們去塘裡淹死算了。”
爸爸喝酒的習慣一直延續至今,我也總是勸他少喝點酒。爸爸說,酒是他的命根子,這輩子都戒不掉了。
我也無可奈何,只能勸他老人家,少喝點兒,身體重要。
吃飯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們要學會留給重要的人。家人才是你最重要的人脈,不能夠滿足家人的需求,又怎麼能夠讓別人成為你的人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