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社會中,就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只要有交往,就會有交流;只要有交流,總會出現一些問題。有問題,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往往解決問題卻成了一件難事,怎麼解決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有人說“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也算是個辦法,而我認為良好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我們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大多是說話人的表達有問題,或者是聽眾的理解有問題。同樣的一句話會因為說話的時間、場所、語氣等而體現出來的意思不同;作為聽眾,會因為聽眾的文化程度、受教育的背景、種族信仰等而理解成不同的意思。一旦產生誤會,我們就需要解決問題,尤其是我們的朋友、親人、同事等。
手牽手,我們是好朋友
為什麼今天我會有這樣的感慨呢?是因為我的孩子與妻子之間的矛盾。昨晚我妻子高高興興地煲湯,還非常高興地說等孩子下晚自習回來喝湯,有時候往往想象是美好的,而現實是很骨感。等孩子回來了,孩子也喝上湯了,但是湯的味道不是太好,加上妻子婆婆媽媽的說了一些真的很有意義的話,就像我們家長通常所說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卻不是這樣認為的,孩子認為他一整天在學校裡聽了老師的說教,回家就應該是輕鬆的環境,聊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來放鬆一下。但是孩子認為他回家是得到了母親無休止的說教,他認為明明是自己的日常洗嗽的事情都被母親要求在某某時間點完成,只要是想與母親分享一些學校自己認為是有趣的事情,母親就打斷他,或者以其他的事情堵住他的嘴巴,讓他無法說下去。說到這裡,也許很多人認為,是孩子母親的錯誤。其實不然,我的妻子認為,我弄點好吃好喝的你,是對你的關心;詢問你在校的學習情況,也是對你的關心;叫你洗嗽,也是教育你有時間觀念,也是對你的關心;由於期末考試不是一般的差,希望回家能繼續學習一下,而不是聊一些認為沒有用的事情,而且不僅僅沒有學習了,反而把時間浪費掉了,結果不能保證晚上11點上床休息,因為每天早上都是五點四十起床,如果不早點休息會影響一整天的學習。站在我妻子的角度,好像也沒有毛病。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呢?那就是他們之間缺少溝通。孩子嫌母親婆婆媽媽的,母親就少說幾句,說話之前先多想想,相同的話在短時間內,儘量不要重複;孩子的日常只提醒他,到了一定的時候沒有完成再說;孩子想與母親分享自己的事情,母親就做好聽眾的準備,思考孩子分享的事情,順勢地引導孩子,這也是教育。這只是說母親怎麼做,但是母親與孩子之間還是要各自表明自己的想法,坐下來好好的溝通,才是解開彼此心結的最好辦法。
溝通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溝通會讓團體的力量變得更強大,溝通會讓我們的心走得更近,溝通會讓親情變得更和諧。所以我們要多溝通,才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