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娘家就因為走親戚鬧得很不愉快。
我媽覺得應該先緊著自己的兄弟姐妹走,畢竟在困難時期舅舅大姨曾經那麼幫過我們。但我弟媳卻覺得每次去舅舅大姨家都很不愉快,自己實在不想去。我媽跟我弟哭訴自己老了,也指使不動小輩了。沒辦法弟弟弟媳只好先去舅舅家。
可能老一輩比較節儉,舅舅現炸了一盤魚頭魚尾巴,又把前幾天的剩菜剩飯熱了熱擺了一桌子。因為現在疫情比較嚴重,弟弟弟媳一人吃了一個魚尾巴就對舅舅說家裡有事先回去了。
人還沒到家我媽就給我弟打電話質問:“去舅舅家為什麼不吃飯就走,是不是看不起你舅舅。”我弟說:“太忙了,下午有個朋友家得去一趟。”到家後我媽還是不停埋怨弟媳兩口子沒禮數。弟媳忍不住爆發:“舅舅家的飯有法吃嗎?淨是些剩菜剩飯,有的都變質了,你不怕你兒子吃了生病啊!” 我媽回懟:“毛病真多,以前我小的時候飯都吃不上,你們還挑三揀四。”
弟媳跟我吐槽在你家當媳婦真難。
不管咋地,舅舅家這一茬總算過去了,又輪到大姨家了。
大姨非常體諒人,三番四次我弟給她打電話我大姨都不讓過去:“不用麻煩,來還得花錢,家裡本來就不寬裕。”我弟跟我媽把大姨的原話轉達,我媽說:“你大姨總不能說你快來看我吧,我在家等著你,總得謙讓幾句。你大姨說不去你就不去,你怎麼聽不出話音來。”
弟弟沒辦法只能提著禮品去大姨家,大姨當天正好不在家,我弟一看假期快結束了不想跑第二趟,把東西放大姨家門口就回去了。
回去跟我媽一說,我媽慌忙給我大姨打電話,問看見門口的禮盒沒有,大姨說:“哪有什麼禮盒啊?跟你說不用來非得讓孩子跑著一趟 。”
我媽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氣得胃病犯了直哼哼。一是心疼錢,禮品就這樣不知道誰拿去了。二是覺得弟弟沒禮貌,沒見到我大姨就跑了。
我弟媳看不過去:“我大姨說了不用去,你非得讓去,東西沒了你怨誰?”
我媽氣哭了,給我打電話:“這個年沒法過了。”
我媽那邊的親戚總算走完了,我弟這些年做生意有些客戶和領導基本走完了,還剩下兩家屬於有點小權勢的,禮輕拿不出手,禮重錢又不湊手,就想讓我媽支援點。
我媽本來過年就憋了一肚子火,一聽還得再讓她出錢更生氣了:“自己家親戚不想走,非親非故的倒捨得花錢!”我弟媳說:”以後有可能求著人家。“我媽斬釘截鐵地說:”什麼時候求著什麼時候出錢,現在就把錢花下,將來萬一打了水漂咋辦?年輕人就知道瞎花錢。”我弟媳調笑了一句:“您可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完了,我媽又瘋了,跟我弟告狀弟媳罵她。我弟兩邊調節才把這事壓下去。
孃家就這樣在吵吵鬧鬧磕磕絆絆中過完了新年。
為什麼老人喜歡讓兒女替自己走親戚,我覺得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老人普遍精力不濟。
尤其是過年更累,自己覺得自己實在走不動就會讓兒女代勞。
二:炫耀一下自己的兒女。
比如說我媽就喜歡讓我弟替他走親戚,因為我弟在我們幾個表兄弟裡混得最好。
三:自己不想去,讓兒女代勞。
自己跟對方有些齟齬,但又欠對方情分,於是就讓兒女替自己趟一下雷吧!
可問題是兒女們成長起來後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網路,跟父母的親戚朋友可能比較生疏(比如說我和我弟就跟我媽的孃家人就沒什麼感情),當父母的硬逼著當兒女的去走動,可能就產生很大的矛盾和分歧。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彼此有個界限感。
上一輩的親戚朋友小輩當然要尊重,但強逼孩子去走動也不太好,如果自己實在去不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也不錯。
然後,不是自己的圈子不必強融。
需要借錢去走動的朋友絕不是什麼真正的朋友,因利而聚,因利而散,人情走動量力而為。
最後,高質量的獨處勝過低質量的社交。
與其把精力都浪費在沒多少意義的人情往來上不如趁假期好好休息,或充實一下自己,哪怕一家人在一起看看電視好好吃頓飯都比過年四處奔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