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行動,都是為了自己的想法,有可能是錢,有可能是造福人類,有可能……什麼可能都有。如果保護環境不是他心中的想法,又沒有提供相關的設施,比如五百米一個垃圾桶。那麼幾乎沒有人願意提著垃圾走幾公里,只為了扔到垃圾桶裡。
這種幫忙不是來自於自願,那麼就只有別人要求和自己力所能及的行為了。如果你的行動力是十分,那麼做這種活頂多施兩分力。
而不過順帶造福了別人。
因此,認清別人的需求很重要。
假設一個場景,你是一位意識到側躺床上玩手機的危害,而你的朋友不知道。
這時候處於好心你可能會提醒他,告訴他這種做法的危害,會斜視,會影響視力巴拉巴拉的。
但是他的心中裝著的就只有側躺玩手機很舒服這個想法,你越阻止他,他心中的這個理由就會越牴觸你的說辭。
因為這不是他的需求,他自己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意識到了也覺得無關緊要。
健身也是如此,勸一個人健身的最好方式不是言傳,而是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健身很輕鬆,效果也很好。他看到你的變化,自然會去試試,當然前提是他有這個想法。有什麼不懂的說不定還會來問你。
別人來諮詢問題也是如此,不要把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的做法告訴別人,因為你和他的需求不一樣,做法自然也不能一樣,硬塞給對方本身就發生錯位了。
你覺得吸菸是有害的,要禁止,生硬的給他掐掉。但是人家就靠這個活了,就靠這個緩解壓力了,他能怎麼辦?
最忌諱的就是為了健身而健身,為了寫作而寫作,請不要因為別人而去做這件事。學會發掘自己的內心,多總結,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理由。
只能影響,不能改變。要是想讓別人有一個好習慣,那就去影響他吧,每天都做這個好習慣。讓他看著你真的在變好,真的有進步。那麼他自然會理解,會去試試的。
所以,請不要妄圖用幾分鐘的談話改變他,這種希望是渺茫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