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當中我們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認知,就是一直在糾結這個男人到底怎麼想的?他到底是不是想跟我在一起?可是這些問題有答案嗎?總是想去問男人獲得這個答案,甚至透過一哭二鬧三上吊來逼這個男人給出一個答案,問題是這個答案本身就不存在。就像小時候可能都會說這學期我一定要好好好學習這句話,基本上就沒有人做到過,因為它背後的邏輯是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思考的是未來,但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當下的感受。比如當我在書桌上看書的時候,我覺得太痛苦了,看到別人在外面玩,這時候我自然而然就出去玩了。我們的行為不由自主會被感受所驅動,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當中比比皆是。
在感情裡你永遠在追著別人跑,就像聊天,兩個人聊天互動應該是一個雙向的東西,你在陪他聊天,他也在陪你聊天,但是為什麼最後就變成了聊天這件事情成為一個對你的獎勵?這其實就是一次地位的顛倒,你現在已經不再具備獎品性,因為你沒有了吸引力。當時他努力地去追你,想跟你在一起,所以曾經你是擁有這種吸引力的。
很多人都習慣把自己最好一面持續地展現給別人看,在18世紀的時候,就有一批心理學家,他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講的是動物的學習性,他們找了一個裝有按鈕的箱子把一隻老鼠放進去,然後這個老鼠只要按一下這個按鈕,他們就會丟一個食物進去,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老鼠它自然就學會了去按這個按鈕,這個實驗是行為學派的一個基礎事業,行為學派一切都是建立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之上。
這個實驗後面還有一個進一步的實驗。就是如果每次給這個老鼠的食物是一樣的,那這個老鼠慢慢的就沒有興趣按這個按鈕了,只有肚子餓的時候它才去按一下按鈕,然後食物來了就吃掉,然後就不去碰這個按鈕了。後來他們幹了一件事就是老鼠按著按鈕之後每次投放的食物大小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一點點大,有時候很大一塊,一旦做出這個變化,老鼠就變了,這個老鼠不管餓不餓,沒事兒就去按,最後搞得這個箱子被這個食物全都堆滿,哪怕還有這麼多食物,這個老鼠依然還要去按這個按鈕。所以這實驗告訴我們不管是人還是老鼠都有一個特性叫做喜歡隨機性。
這種隨機性在我們生活當中每天都有,比如自己老公特別喜歡打牌,打牌背後的邏輯印證了我們的心裡欣賞的一種東西,我們稱之為隨機性。隨機性是能讓我們上癮的最好的一塊良藥,換一句話說,如果你想讓一個男人上癮,你得給他隨機性。就像一個男人有時候對你好,有時候對你不好,可你永遠忘不掉他偶爾對你好一下的那種感覺。你一直對一個人好會調高別人的預期,他會覺得你必須得對我很好,我才能感覺到好,但是現在我先給你的預期就是我本來就沒多好,偶爾溫柔一下,偶爾的做頓飯,偶爾關心一下,這個人瞬間就感覺這個女孩太溫柔了。那些所謂的壞女人們平時都只是偶爾好一下,但是男人永遠記住的是那個偶爾好一下。很多時候你付出越多你的感覺越是糟糕,因為你破壞了這種隨機性和變化性。
你要想成為一個讓男人上癮的女人,你首先得學會把自己隨機化。第一個點,我們不需要主動對別人好。這不是說沒事兒,人家在那邊好好的什麼也沒幹,我突然跑去對你好一下,這種是無效的。就像心理學派那個基礎實驗,小老鼠知道去按按鈕會有食物,所以聯想到戀愛中的人需要他主動我就給你一個好的迴應,你不主動,咱倆沒關係,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這個男人的慣性。如果這個男不主動,就像那隻老鼠,那個男人就是那個關著箱子裡的老鼠,你給它食物就是對他好。對方按不按這個按鈕你都對他好,那這個老鼠就學不會去按這個按鈕。第二個我們給迴應還得隨機化,偶爾給個好的迴應,偶爾不給迴應,偶爾給一個相對普通的迴應。心理學上我們叫做邊際效應,就是如果相同的事情重複多次出現,對它的感覺就會越來越低。就像一個男人有天早上給你送了一份早餐,你可能很感動,但是他天天送,送到第100天,你還感動嗎?同樣是一個人對你好,你也會慢慢的習以為常。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你都沒有做到隨機性,第一個點,你的顏值自從跟對方在一起以後基本上沒怎麼變,例如髮型,頭髮的顏色,你打扮的風格等等,首先外形要給予對方一定的變化,這種我們叫做延遲層面的隨機性。
很多姑娘動不動就喜歡生氣,男人做得不好就生氣,這種行為結果是人家對你的生氣已經免疫了。所以我們經常說不的力量是會分散的,就是當你多次重複說不的時候,這個男人他慢慢就對你的不習以為常。我們的思維方式應該是不輕易說出否定,我們不輕易提出條件,但凡只要提出條件就要堅定貫徹地執行下去,這樣你的力量才能集中,我們只有在關鍵時刻我們才使用這樣的能力,這本身也是一種隨機性。還有包括很多動不動喜歡提分手,第一次提對方有點傷心,第二次還有點傷心,第三次也有點傷心,當然第十次提出來分手,這時候對方會說分就分,我都習慣了,對方根本就不怕。你第一次謊,第二次慌,你提無數次對方還慌嗎?不是說不能用分手懲罰一個男人,而是你就算要用這樣的懲罰方式,你也要用在核心重點上。
我們只有經營好感受,才能夠經營好你們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