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和笨的人有什麼區別?我認為區別就在於二者之間接受事物的快慢程度不同。我們在學習中背課文,總有一些人能比班上的大部分人先把課文背下來,也有一部分人比大部分人背的都慢,而快的這部分人,我們總是習慣稱之為聰明。慢的那部分,稱之為笨。但是笨有時候並不比聰明的人差。
舜不是聰明的人,卻為人誠實,做事踏實,因此,堯把帝位禪讓給他。
姜子牙不是個聰明絕頂的人,卻因為充滿自信,見解獨到,而被周文王拜為丞相。
曹植是聰明絕頂的人,卻因為自己的驕傲自滿,目中無人,而被曹植冷落成為了喪家之犬,最後鬱鬱寡歡。
朱允炆是聰明人,卻因為自己書生氣十足,只會紙上談兵,而敗在了他的叔叔手裡。
我有個朋友,從小大家就說她笨,在學習上別人半小時背下來的課文,她必須得一個小時起步才能勉強應付過去。別人一聽就懂的數學題,她總是要一遍一遍的問,一遍一遍的摳。才能弄明白,有時候老師都不耐煩,說她,你怎麼這麼笨。英語單詞什麼的,更是別提了,英文一二三四五都只是會讀不會背的狀態。但是別人說歸說,她一直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儘管這個節奏可能相較於大家比較慢。但是因為節奏慢,她能比那些所謂的聰明的同學學的更細,鑽的更透,印象也會更深刻。結果就是高考她是他們班級唯一一個考上大城市重點大學的學生,班主任逢人便說,我們班出了一個重點大學的學生。升學宴的時候,全村都來道喜。甚是風光。
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聰明人,往往因為聰明,對一些事物接收的相對較快,什麼東西一看就覺得會了,一聽就覺得懂了,而少了一股耐性。從小就聰明的孩子,也就意味著從小就缺少一股耐性,將來在工作生活中也往往會在遇到一些問題難以解決時,相比那些笨孩子少了很多耐心。自古以來就把吃苦耐勞當作一種優秀的品質,吃苦耐勞,就意味著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聰明的人,從小就習慣了付出的比別人少就可以得到和大部分人一樣的成果,笨的人從小就習慣了要付出的比別人多才能得到和大部分人一樣的成果。所以就導致了二者之間的思維不同。遇到問題的解決態度不同。必然會導致結果不同。
聰明亦或是笨,只不過是接收事物的快慢程度而已;最終在社會上想要有立足之地或取得成功都必須建立在肯吃苦,有耐心的基礎之上。聰明只是一種天賦,不能當飯吃。
真正的聰明,應該是一種智慧,是群眾智慧,而非個人智慧,人是群居動物,服務群眾,依靠群眾,才是智者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