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瑋瑋的話:

朋友說今年自己在家過年,有點怕,讓我去陪她,我就索性找了一幫人一起打牌,熱鬧一下。

本來在上海確實不覺得晚上會害怕,但是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倆人出去買酒,就在外灘附近也都沒什麼人。

走夜路的時候格外警惕是不是身後有人。

大概很多女生都會經歷這種情況,一個人回家的路上,總感覺後面有人跟著。

大多數情況下是巧合,正好碰上陌生人與你同路。

但是誰也說不好,沒有人敢冒這個險。

再低的發生機率,你碰上了就是百分之百。

碰到這種情況,有些女生會故意繞路往人多的地方走,或者故意慢下腳步,(假裝)給男朋友打電話問他到哪了,讓後面的人先走過去。

這份害怕到底是不是一種不必要的“戲太多”?

女性到底要防範什麼地步才好?

一則“佛山新入職女員工被迷姦致死”的新聞登上熱搜 。

23歲的女孩小陳當晚被39歲的已婚男上司彭某帶去吃飯唱歌,然後凌晨被這名男上司帶去酒店開房,早上六點,這位彭姓男子報警。

女孩最終因為七氟烷中毒死亡。

事件一出,鋪天蓋地的關於醫用麻醉藥的各種恐怖說辭出現了:什麼“激起性衝動”、“一聞就暈”、“一覺醒來什麼都不記得”......說的人人自危。

以@江寧婆婆 為代表的理性科普派開始強調,七氟烷這種藥沒有渲染的那麼誇張“一捂即暈”,而一位名叫@婦產科的陳大夫 可能因為身為年長女性,出於對這種事不姑息的態度,就親身實驗,用七氟烷麻醉自己並錄製了影片釋出到網上。

隨後因為爭議性太大,她刪掉了影片,並因私自使用麻醉劑前往警局自首。

後來她自己也承認,有個人情緒在裡面。

說實話我的認知告訴我這位醫生的說辭不準確,也不認同她這種煽動性行為。

但我其實十分能理解她的初衷和心態,因為我想到了我媽,這種訊息被她看到,一定會用來警惕我,世界還是很兇險的,女孩子要保護好自己。

這些藥放在醫院裡,就是治病救人的解藥,它只是在壞人手裡才成為了兇器,我們需要杜絕的和警惕的矛頭,從來都不是硫酸、麻醉藥、刀槍這些工具,而是使用它們來傷害女性的男性。

罵來罵去的焦點不是“藥”,而應該是“人”。

每隔一段時間,熱搜上我們都能看到的針對女性的惡性事件:

去年12月底,廣東某高校的一名男性學生在上課時拿硫酸潑向樓下的女同學,造成三名女同學不同程度的受傷和毀容;

今年1月24日,四川19歲女生在駕校學車後失聯,幾天後屍體在練車點幾百米的地方被找到;

今年1月31日,女星歐陽娜娜在機場被不明男性糾纏,拉住頭髮不停問“我能親你一下嗎?”;

……

事實證明,不管你是在什麼地點,穿什麼衣服,是女明星還是普通尋常女性,走在街上遇到陌生人還是身邊熟人,都確實有機率遇上不同程度的騷擾,甚至是惡性案件,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此,不管你生長在什麼環境下,只要你是女孩子,就得不得以地學會一些“防身技能”。

朋友@小A 長年合租的經驗,讓她養成了一些習慣:

01

比如點外賣和網購的時候從不寫自家的具體地址,都要求送到樓下或者指定的快遞點;

02

在自己屋門口放一雙男鞋,或在陽臺上晾曬男性的衣服,以表明“自己不是獨居女性”的身份;

03

在外面的試衣間/衛生間的鏡子換衣服之前,很多女性都會伸手指戳一下,看看是不是被動過手腳的“單向鏡”。

04

一個人深夜坐計程車的時候,會佯裝給家裡人or男朋友打電話,說一些類似於:“在街口便利店等我就行了,正好順便買點吃的”。順便記錄下車牌號發給朋友。

......

可能有些人一定會問:“這樣做有必要嗎?”、”世界沒你想象的那麼邪惡“

事實上,你問問每個女孩子的父母,他們一定會告訴你:“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因為一旦碰上了就是100%”

女孩的父母們對這樣的故事總是格外敏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這種教育可能從青春期、甚至更早以前就紮根於女孩子的世界裡了。

好友@小七 就曾對我吐槽過,她小學畢業的時候本來約定和幾個關係好的男女同學一起出去吃肯德基,卻被父母攔下。

父母痛心疾首地警告她,這些男同學有可能在她的飲料裡“下藥”,堅決反對她去,甚至還打電話給她的朋友,警告對方不許和自己的女兒來往。

缺席了和好友最後的告別,是@小七 童年的一大遺憾。

雖然你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就好像很多人說的:養了女孩就得多擔一份心。

但是這些“過度緊張”永遠是放翻不過來的。如果只從女性出發,去防範是沒有盡頭的,只有像小龍女一樣待在古墓裡永遠不出來才有可能杜絕。

仔細問問身邊的女孩們,她們很多都有過被騷擾或被跟蹤的經歷,久而久之,她們也被“訓練”出了一套“求生避險指南”。

相比之下,身為男孩的家長,能夠從小教育孩子要為女性考慮,凡事細膩周到一點,比如走夜路的時候不要緊跟著一位女性,要保持距離,甚至在背後經過別人時候發出點聲響;出去旅行要提前跟人家家長打好招呼,安排好行程讓別人放心等等。

這份“貼心”的紳士教育要比女孩家長的“神經質”全方位看管教育要管用的多。

有些男性甚至都不能理解。

我的朋友@An 在某寶買了一個針孔攝像頭檢測儀。

和男友在外面約會開房的時候,她都會把房間裡的插座、鏡子、開關一系列地方仔仔細細的檢查一遍。

男友總是不理解她這種行為,覺得她是小題大做。

可是平心而論,如果真的被偷拍,女生要承擔的代價比男生要大的多。

所以,身為女性,總是不得不防,哪怕我們也清楚這種事發生的機率很低。

如果說女性這些,是過度的自我保護、戲太多想太多;

到了強姦案真的發生,又怪一定是女性穿太少,不知道保護自己。

那麼,女性到底穿多少、具備多少醫學和生活常識、強身健體到什麼地步,才是安全的?才是不神經質的?

問題的焦點從來都不是女性。

正如網友們所說的,“我們在不斷教育女性不要做這,不要做那,但卻很少有人教育男性如何尊重女性、保護女性。”

每當有惡性事件發生時,總有專家呼籲女性提高防範意識。

於是,女性被教導要早早回家、穿著保守、不苟言笑。

而且這些針對女性的“安全建議”,已經不知不覺中,不停壓縮著女性的生存空間。

可即使這樣做,還是不斷有惡性事件發生,導致女性的防範意識已經過高了。

因為沒有邊界的防範,已經造成了很多問題。

比如去年的清華學姐事件。

女生誤會學弟性騷擾,沒有經過查證就公佈了學弟的姓名,導致了學弟的“社死”。

結果事情被網友發到網上,學姐也同樣遭受了網路暴力。

女性在安全意識上的這根弦,實在已經崩得太緊了,導致有時候“看誰都是潛在犯”,就容易造成誤傷。

該怎麼避免呢?

我們不妨從根本的那個源頭上去想一想。

一邊是女性從小要溫良恭謹讓,男性要“陽剛之氣”。

前些日子,官方鼓勵培養男性的“陽剛之氣”。而我身為女性,更希望看到男性多一點細膩和體面。

細膩從不是弱點,它與“陽剛”也並不矛盾。

我們需要看到的勇氣,真正的man,是路上遇到家暴的男性你可以上前去力行制止。

而不是看到強姦案發生時,敲著鍵盤指責女性穿的太少,而女性把自己層層包裹的時候,又指責她們神經質的粗糲。

女性並不青睞什麼“大大咧咧的男性氣概”,看到趾高氣昂自顧自指手畫腳,把油膩=“陽剛男人氣概”、盡顯爹味的男性已經夠多了。

我們“永遠臣服於溫柔”,不會把粗糙無禮當成很man。

男人可以哭,可以示弱,真正的懦弱和“不男人”,是把無能轉而發洩在弱者身上。

作家秋微說,“對生命而言,接納是最好的溫柔。”

如果你是一位母親,教育自己的兒子讓他成長為一個體面的紳士,要比什麼陽剛之氣更重要;

如果你是一位女孩,保護好自己,受到騷擾和傷害就去維護自己,不要理會那些外界的評判;

而至於男性,只有當越來越多男效能夠真正理解女性,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關於性別的爭議就會不攻自破。

提供一個讓女性覺得安全的環境,比什麼都重要。

封面 /《陽光姐妹淘》

插圖 / 《陽光姐妹淘》

文 / 瑋瑋編輯部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不保養,本質上是在給另一個女人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