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時隔2年後,再看這個故事,仍然被一個疑問深深困惑著:“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一樣的環境,誕生出完全相反的兩種思維方式,從而形成天壤之別的未來?”

之前的想法是自己的選擇。這樣的分析就像這篇文章中的觀點一樣,隔靴搔癢,太過膚淺。僅僅表達了一個事實,而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還是從故事中去找答案。

雖然他們的父母相對來說偏愛弟弟一些,但總體來說並不是特別過火,兄弟兩個與父母的關係還是融洽正常的。這說明父母的處理方式,當時的兄弟兩個都是能夠接受的。

但思維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過程會非常長,只是結果表現得特別突然而已。所以,兄弟兩一定是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產生了巨大差異的,只是當時沒有人發現而已。

所以,導演這幕鬧劇的,一定還是人的生存本能,而且,是男性的生存本能。

男性的生存本能中,有一種能量巨大的意識,即“排他性”。就是說男性會本能地反抗(敵對)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男性。即佛洛依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

這是一種專屬於小男孩的情結,也就是一種本能的思維方式。所以,當父母一旦出現偏向行為,哪怕極其輕微,都會讓沒獲益的一方立即觸發這種本能反應,認為獲益的一方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他這樣想,會更有利於自己的生存機率

這種思想的過程往往只是一閃而過,自己都無法察覺,更別說父母了。但是,這個思想會無限期地儲存在潛意識中,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這樣似乎的確比較合理地解釋了這個問題。但顯然還不夠完美。因為畢竟兄弟反目的情況,貌似並不是常態,而是偶然巧合而已。以本能共性來解釋,似乎太過牽強。

真的只是個例嗎?

可能事實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俄狄浦斯情結雖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隱退,但是真正徹底消除了的人,卻非常少。所以才有那句俗話——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

那麼,原因找到了,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大機率是不行。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修改潛意識,難度實在太大,不僅僅需要自身具備足夠的認知能力,更需要外部環境的促進。比如故事中這個電視節目。

現實中,親兄弟反目的機率確實很大。但是,親姐妹相互敵對的機率顯然就低多了。更多的是如賈玲這樣相互幫助的佳話。

這又是為什麼呢?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主外,男主內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