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的情緒和行為其實都源自我們內心的想法,而這些情緒又會對我們的想法和行為造成二次影響。
當我們真的身處於情緒之中的時候,即使我們想要去控制,還是很難從情緒中跳出來。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意識到情緒,但還是會被情緒帶著走。
例如,有一天覺得對方好像不愛自己了,然後就會處於緊張害怕的消極情緒裡。緊接著你再來觀察對方的行為,總會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找到對方不愛自己的一些證據,又或者你會特別討厭一個人,一看到這個人你就煩,於是接下來他做什麼你都會覺得很討厭。這些其實就是情緒、想法、行為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我們在關係中的情緒體驗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關係質量,甚至對我們的親密關係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的情緒在親密關係中起到了設定值的作用,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情緒設定,決定了我們對這段關係的態度和發展方向。這個設定不管是在長期的發展關係中,還是在短期的某個具體事件中,其實都起到了同等的重要性。比如說在一段較長的親密關係中,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美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關係倦怠的情況,比如不想見面,面對關係中的矛盾也不想積極處理,像男人下班之前總喜歡自己一個人在樓下待一會,以及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說什麼愛不愛的那就是湊合過。
關係倦怠矛盾升級,其實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態度,都是源自於我們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的消極情緒。
很多朋友可能會產生一種疑惑,我也很想積極詮釋,我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很好很積極,但是這東西它會慢慢的變樣,慢慢的就變得不那麼積極了。
究竟怎麼樣才能夠更好地做到積極詮釋呢?
情緒發生之前必然會有一個導火索,是這個事情激發了情緒的產生,我們管它叫做激發事件。我們用英文字母a來表示,然後我們用英文字母b來表示我們內在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和態度。用字母c來代表我們對於激發事件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後果。美國心理學家埃里斯他創立了情緒ABC理論,他認為激發事件a只是引發我們情緒和行為結果的間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其實是我們對於這件事的想法和態度,也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b,簡單來說,ABC三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 a為前因,c為後果,b為 ac之間的橋樑。相同情況下,不同的橋樑可能會通向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同樣一件事情看法是不同的,也就導致了我們每一個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時間長了,這種情緒模式就形成了信念。
親密關係中常見的三種不合理信念:
第一,絕對化要求,我們經常會對另外一半說,我必須怎麼樣,或者你應該怎麼樣。
在這樣的絕對化要求之下,首先不管是你自己還是對方,都會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其次這種絕對化的思想模式,會影響我們客觀的認識,最後會阻礙兩個人之間的溝通。
第二,過分概括的評價。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以偏概全。
我們常常因為生活中發生的一兩件偶然事件,就把它概括成我身邊總是發生這樣的事件,比如說一次考試沒考好,你就覺得我是一個無能的人,跟愛人吵架了,你就會說對方從來沒有理解過你,愛人可能有一兩次忘記了你說的話,你就開始埋怨他,從來不關心你。不就事論事,僅透過對方几次糟糕的表現就給他貼上標籤,片面地否定了對方的整體價值。這不僅是對伴侶的傷害,同時也會導致你對這段親密關係的認識過於片面了。
我們有時候也會盲目的認為對方是完美的,我們在選擇跟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對方身上肯定會有一些滿足我們或者是吸引我們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會把他身上的優點無限放大,甚至忽略他其他的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缺點就會逐漸地暴露出來,我們的忍耐力也到了極限。當他打破我們期待的完美形象的時候,可能就會影響到我們對於他的看法,進而影響到我們對於他的情緒。當我們能夠客觀的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才能夠防止我們被情緒帶跑。
第三,糟糕至極。我們會把一個事情的結果,透過自己的無限遐想,推論到一種災難化的結論上。
在這一類不理性想法的驅動下,人們往往會陷入到無助、恐慌、焦慮這些負性的情緒中。如果我們不去及時地干預的話,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
我們在認識和判斷客觀事件的時候,首先不要著急做評判,而是應該客觀地看待整個事實。錯誤的認知方向,會影響我們對於整個事件的積極認識。
應該覺察每個人身上的情緒模式
情緒模式指的是我們在面對同樣的刺激的時候,或者是同樣的情境時產生的類似情緒,最後可能也會導致我們發生類似的行為結果。也就是每當我怎麼樣時,我的內心就會怎麼樣的一種反應,結果我就會做出怎麼樣的事,是這樣的一種模式。比如說我一看到他沒有收拾房間,我心裡就煩,結果我就要跟他嚷嚷。我們在每個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生我們的情緒,一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面對類似情景的時候,就會產生相同的情緒思維和我們的行動反應。這樣的固定模式的形成一般都不是單次完成的,而是透過多次相同的外界刺激之後才慢慢形成。一旦形成之後,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做出相似的反應。
很多朋友都會說我找不到自己的積極情緒,其實本質上就是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自身的情緒模式。
我們自身的情緒模式是消極的,可以透過自省和追溯法的方式來看清楚我們的情緒,然後幫助我們擺脫情緒模式的捆綁。
第一,透過自我覺察,意識到自身情緒模式並不是積極的。
第二,具體分析一下,我們自己的情緒模式是什麼樣的。比如說當我遇到什麼刺激的時候,就會產生怎麼樣的情緒反應。
第三,思考為什麼我會產生這種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我之前的某些經歷想法導致了這種情緒的發生。比如說童年的創傷經歷,比如說過去幾段傷感的感情經歷。
第四,改變這種想法,嘗試新的積極的想法來看待這個事情
家庭作業:
按照逆向追溯法的步驟,找到自己的某個具體情緒模式,並且按照步驟把它寫下來。
格式要求:
第一,請你寫出刺激事件,你每次遇到刺激的時候,你是有怎麼樣的感受,以及你的反應是什麼?
第二,請你分析一下,你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和反應。
第三,請你寫出你能夠對刺激產生的新的想法,以後可以換成哪種方式去替換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