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絕大多數人的職場前十年都是一個找自己的過程。 創業,其實也是一樣的。

但關鍵是,“找自己”具體到底指什麼?

我認為應該找到的四樣東西:熱愛、擅長、利益和社會價值。

到底什麼是熱愛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到底喜歡什麼?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能夠讓自己感覺開心?

且很容易沉浸其中,對於做這件事情,我不會吝嗇付出,也不會計較回報。

至於擅長,則是一件事情我學習得很快,很容易就能做到(不管是和他人比較,還是和自己做另外一件事情比較),也很容易就能收穫到完成它的成就感。

而利益,則是我所做的這件事情能夠獲得回報,而且主要是物質回報。

最後的社會價值,指的則是我所做的這件事情對於他人有價值,對社會有影響,能夠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這四樣東西,我們不能夠說缺一不可,但不管少了哪樣,幸福指數都會有所缺失。

譬如“熱愛”,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於上班是感覺非常厭惡的,每天準時上班,踏著點兒下班,有活兒就幹,沒活兒就看小說。

工作對於我來說,純粹就是一種賺錢養家的謀生手段,每天渾渾噩噩摸魚混日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一點兒都不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情,缺少了“熱愛”。

譬如“擅長”,我曾經幹過一段時間內銷。

而國人,往往都比較注重人際關係,逢年過節送個禮,隔三差五問聲好,一頭半月請吃飯的都是常事。

但偏偏“人際關係維護”,是我最不擅長的東西(根據 C8HR 的測試,我的人際關係維護只有 32 分),讓我跟客戶嘮嗑簡直比殺了我還難受。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做內銷的那段時間,幾乎沒有一份工作能夠幹得過三個月。

譬如“利益”,沒有利益的事情可能還是有人會做,但沒有利益的事情,是大機率做不長久的。

就好像我之前所在的分享組織“外貿 G 友團”在最一開始是有十幾名成員的。

但就是因為一直沒有辦法獲取物質回報,所有人都是在靠愛發電,慢慢地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感覺到疲憊。

直至幾年之後,直接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

譬如“社會價值”,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在解決了底層訴求之後,都是需要被他人需要的,透過為他人創造價值來判定自己的價值。

畢竟人類是群居生物,假如不被他人需要,很容易就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

就好像我當年剛從 SOHO 起步的時候,一開始乾的都是搬運工的活兒,覺得自己對於客戶和供應商毫無價值,不外乎就是客戶的憐憫和施捨掙錢。

於是當時每天都過得很焦慮很慌張,老是擔心跟客戶的合同到期了之後,客戶要是不跟我續約了該怎麼辦。

綜合如上,不管是職場還是創業場,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把這四個東西,一個一個地找出來。

讓一件事情,既是我熱愛的,也是我擅長的,同時還能夠因為給他人和社會帶去直接的價值從而讓自己賺到錢。

那麼,怎麼找到這四樣東西呢?在熱愛和擅長這兩件事情上,我選擇了排除法。第一個「1」是主業,也就是我們用於謀生的手段,一般最好是我們擅長的事情。

第二個「1」是副業,但不一定指我們在公司之外的兼職,公司之內的“非本職工作”也可以。

第三個「1」是興趣,指的是我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沉浸和研究的事情,而且這些事情能讓我感到快樂。

當時我說,在職業的成長期,最好採用 1+0.5+0.5。因為在這個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找自己。

找到自己的擅長,找到自己的喜愛,發現自己的職業方向與路徑,明確自己的戰略與使命等等,這個階段,保守估計需要 5-10 年的時間

怎麼找?

靠的就是後面的兩個「1」,不停地嘗試新鮮的事情,即使某些工作並非我的本職,我先做了又何妨?

譬如我曾經有一位上司,是我見過最有銷售天賦的人之一。

然而他剛畢業時是在技術部上班的,然後被缺人到紅眼的銷售部抓了壯丁:“你是想改變世界,還是想每天在電腦前畫圖紙?”

假如他當時選擇了不,這個世界就會少一個銷售天才。

因此在考慮跳槽的時候,要麼不敢跳出自己的本專業(例如銷售,採購,營銷等),要麼不敢跳出自己的本行業(例如家電,3C,LED 等)。

歸根到底,缺乏跨領域應用能力的本質原因,在於第二個「1」的缺失。

我們來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假如你每天上下班,都走著同樣的一條路,搭著同樣的一班公交車,在同一個站上下車,甚至看到的都是同樣的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不可能知道是否有另外一條路線也可以通往目的地,而且交通更順暢,時間更短,沿路的風景更好玩,公交司機更有趣。

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不管是銷售,採購,營銷,運營,管理,創業,產品等專業,還是家電,照明,新媒體,消殺等行業,我全部都有涉獵過,而且還不是淺嘗即止的那種涉獵。

做的多,想的多,於是,即使我不能夠很快地明確自己到底熱愛和擅長什麼,但至少我能夠很快地判斷出,自己到底不喜歡和不擅長什麼。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我不喜歡銷售工作,也不喜歡管理工作,但凡是任何需要和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我都沒有辦法熱愛。

儘管迫於生計,我把這些領域的技能樹都點到了足夠擅長,但我更加喜歡同時也擅長的,始終還是居於幕後的工作,不管是指點江山(培訓/諮詢)還是激揚文字(寫作)。

而且不管是諮詢、培訓還是寫作,是否能夠比單純做外貿來錢更快不好說。

但假如我能夠藉助這些知識分享的工作,把國際貿易領域的人聚攏起來,之後不管是把他們轉化成為客戶,或者轉化成為供應商。

或者索性做一個國際貿易的視窗,連線國外市場和國內供應端......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這麼一來,“利益”層面的因素也具備了。

至於“社會價值”,在當時許多企業都只懂得開通阿里巴巴國際站燒 P4P 的環境中;

在當時許多外貿從業人員都淪為一個報價機器的情況下,在大家都深陷同質化競爭的痛苦當中時。

假如我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去改變這一切,難道不就是我給這個社會和他人帶去的價值了嗎?

想到這,我的血液開始沸騰,馬上開啟筆記本,寫下了如下兩行文字:

企業願景:國際貿易最專業的知識服務提供商

企業使命:用知識構築一個國際貿易全新格局

在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找到了公司未來 5 年的發展方向。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媳矛盾的那些事,你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