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本我的動力是滿足其先天的需要,這是個體生命的真實目的。而依靠焦慮來維護生存或防止危險,這並非本我的目的,而是自我的工作。

自我的職責是要尋求一種最為有利而危險最小的辦法,既能獲得滿足,又顧及到外部世界的要求。超我也可能帶來新的需要並使其處於優先考慮的地位,但它主要的作用是對需要的滿足進行限制。

我們假定,本能就是由於本我的需要而造成的一種張力。本能體現了肉體慾望對精神的作用。本能是一切活動的根本原因,但它自身是守恆的:無論有機體達到什麼狀態,都會產生一種維持其不變的傾向,也就是說,一旦這一狀態被消除,就會被重新建立起來。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本能。但重要的是,能否從這許多本能中探根溯源,找出幾個基本的本能。我們發現,本能可以透過轉移作用而改變自己的目的,它們也可以互相取代,即一個本能可以把自己的能量傳遞給另一個本能。

經過長久的躊躇,我們才最後假定,只有兩種基本的本能,一種是愛慾本能,一種是破壞本能。(自我儲存的本能和種族儲存的本能相對立,自我的愛和物件的愛相對立,但它們都屬於愛慾本能。)

愛慾本能的目的是不斷地把一個統一體建立得越來越大,並努力維護它,也就是說它體現了一種親合的力量。破壞本能正好相反,它是要消除聯合,造成毀滅。就破壞本能而言,我們假定其最終目的是將生命變成無機狀態,因此我們也可稱它為死的本能。

如果我們假定生物要比無生命物出現得較晚,它是產生於無生命物,那麼死的本能就符合我們所說的本能的定義,即本能是重新回到以前狀態的傾向。

就愛慾本能而言,這一定義似乎不太適用。如果要使之符合定義。就得首先假設,生物體曾經是統一體,後來被分崩離析,現在又要求重新聯合在一起。(有獨創精神的作家們已經想象了這樣的東西,但我們從生命體的實際歷史中還沒有發現這一點。)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這兩種基本的本能或者互相對抗,或者互相結合。於是我們看到,吃的活動就是給物件造成破壞,而破壞的最終目的是要吸收物件;性活動帶有攻擊性,而攻擊的目的是為了最親密的結合。

這兩種基本本能共同存在以及互相對抗,構成了多種多樣的生命現象。跟這兩種本能相似,在生物界之外,在無機界,也有兩個互相對抗的力量:吸引和排斥。

這兩種基本本能融合在一起的比例不同,產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過度的性侵犯會讓一個情人變成一個性方面的謀殺犯;而這一侵犯程度的不足,又可能讓他成為一個性方面害羞無能的人。

在我看來,這兩種基本本能的原初狀態是,愛慾本能的所有能量都存在於還沒有分化的自我-本我之中,用來抵消那同時存在的破壞傾向。

後來我們把愛慾的能量稱為裡比多(至於破壞本能的能量,我們還沒有一個類似於裡比多的適當術語。)在這以後,我們在考察裡比多的變化就比較容易一些,而對破壞本能的追蹤就要困難得多。

死的本能在內部活動時,我們不太能夠留意,只有在它轉向外部而成為破壞本能,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發生這一由內而外的變化,對於儲存個體來說似乎是必要的,而肌肉器官就是用於這一目的。

在形成超我時,大量的攻擊本能被附著在自我內部,對自我起著破壞作用。這是文明發展之途中人類健康必然要受到的一種危害。對攻擊性進行壓制,一般來說對健康是有害的,可能導致疾病。

往往有這種情況:一個人十分生氣,但他的攻擊性受到阻礙,於是就轉而攻擊自身,對自己進行破壞:他用手扯掉自己的頭髮,或者揮拳擊打自己的臉,而他本來是想這樣來對付別人的。

除非個體的裡比多被消耗殆盡,總會有一些破壞力量被留下來對付自己。因此,我們可以猜測,個體最終是毀滅於其內部衝突的,而種族如果不能適應外部世界的變化,也會在與外部世界抗爭中滅亡。

關於裡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體現,我們說不出多少東西來。有關裡比多的一切,我們都是從自我那裡知曉的。開始時整個裡比多都貯藏在自我之中,這一狀態是純粹而原始的自戀。

當自我開始把裡比多貫注於物件之中,也就是自戀裡比多轉化為物件裡比多時,這一狀態就結束了。在人的一生中,自我都像是一個大的儲藏罐,裡比多由此貫注到物件之中,然後又由物件那裡退回來。

這好像一個變形蟲,而活動的只是它的偽足。只有在一個人處於熱戀之中時,裡比多才主要轉移到物件之上,物件才在某種程度上取代自我。

在人的生活中,裡比多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流動性,因此它很容易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有時裡比多會附著於某個特殊的物件,並往往持續人的一生。

——精神分析綱要

【本文摘自《弗洛伊德自述》(黃忠晶等編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書】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中年危機,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