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頭髮又白了很多”

“小孩還沒接,飯還沒煮”

“明天又要還貸款了”

“好擔心公司會裁員”

人們通常在40多歲的時候變得焦慮和痛苦,也稱為中年危機,最早由精神分析學家Elliott Jaquess於1965年提出。後來,研究人員Daniel Levinson真正推廣了“中年危機”這一概念。

有些人為了緩解中年危機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做出一些衝動和出格的事,比如突然辭掉工作,發展婚外情等。這個年齡帶來的“危機”竟然能夠顛覆人們的正常生活,中年危機真的這麼可怕嗎?

其實,不用過度擔心這個“危機”。人的生命由一系列穩定時期構成,其中穿插著過渡期的危機,例如兒童成長的矛盾、青春期的叛逆,中年危機只不過是生命發展過程中的危機之一。人們在40歲之前沒有達到自己的人生期望,便會對時間和死亡產生恐懼。這種恐懼心理要麼使人們心情非常糟糕,要麼再度激發他們的雄心壯志。

生命發展過程中,個人感覺到的幸福水平呈現U型,也暗示著在生命的早期和晚期,我們都很快樂,因為在此期間我們的預期與實際相近。而在30歲到65歲期間,我們先期望在事業和幸福關係方面超過平均水平。當期望實現得比較艱難時,我們會失望、悲觀,甚至痛苦。在有限的時間限制下,最後我們會調整自己的期望,直到與現實相近,進而重獲幸福感。

這個淡化危機的過程也可能是大腦衰老的過程,因為我們不容易激動、不容易氣憤、不容易後悔,而是向現實妥協、向生活低頭,降低期望讓自己好受一點。我們獲得這種幸福感,多少有點無奈。

因此,中年危機並不可怕,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至少還有危機感,至少還在掙扎,至少還在認真生活。當然時間是公平的,就算有些人沒有生活的危機,但一定有時間的危機。

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為何說只有讓腦袋富起來,才能成為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