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別的痛苦比在苦難中回憶幸福的往日更痛苦。”
但丁說的這句話,恰好是離婚後的人內心感到不堪與難過的根源!
離婚之後,每個人都會有不堪的情緒!
01離婚的不堪會有什麼?
是回憶,是大家的輿論,是意識裡的迷惘,是習慣被打破後的無措!
“看小張離婚了,帶個娃,日子過的多苦喲”——這是鄰居張婆嘴裡的話。
“當初我就不看好他們,小張穿的那麼露,她男人看著就老實,肯定要散!”——這是鄰居李婆的刻薄言論。
這是社會的輿論,句句扎心。但我們依舊要昂著頭笑,假裝聽不見,假裝自己很好!
那天早上我起來遲了,我起來刷牙,我趕著去上班,一邊拿牙刷杯子,一邊喊著,”幫我把衣櫃裡那件淺綠色的西裝拿出來,我要穿。”
話音剛落,我就突然懵了。因為太過匆忙慌張,我忘了我已經離婚一個月了。
我習慣了早上起來叫他幫我拿衣服,這個習慣,堅持了五年。
那一刻,我突然就忘記了到底是什麼理由非逼著我們走到離婚那一步,明明我心裡還有他。
也許是不再年輕了,我開始害怕,我害怕沒有人會在一大早抱怨我的指使。
這是習慣被打破的痛,害怕、恐慌,生活在某一個瞬間變得迷惘,那些習慣了的細節和不習慣的瞬間,在腦海裡交織錯亂,像一張巨大的網,把自己包裹得緊緊的,喘不過氣來。
我們都會疼痛,都會覺得不堪,因為絕大部分人,在婚姻裡都有愛情、親情或友情的存在。
即便我們爭吵,有時候恨不得掐死對方,親密無間的人互相傷害,但不得不說,陪伴這麼多個日夜,有些習慣,我們早就習慣了...
02習慣也可以改變!
我們習慣好聚,但也無畏選擇好散。這是成年人的成長:勇敢地選擇聚散別離。
你會明白,婚姻無論是聚的溫馨平淡,還是散的悲傷痛苦,都該是我們作為婚姻這段關係契約者的自由!
“離婚後我痛苦了一陣子,但走出來以後,我過的一天比一天開心。本來我就是“下嫁”,我家比他好得多,我爸媽當時極力阻止我,我被所謂的狗屁愛情衝昏了頭,覺得他人老實對我好。
結果婚後亂搞,還說我強勢,所幸離了,我一個人完全有能力養孩子,一個人過得好多了,這婚姻只能拉低我的生活質量,我幹嘛不離婚?”
所以,不堪的不是離婚,而是街坊們不明真相和事理的閒言碎語,是世俗的眼光對離婚的偏見,而更多的是自己的束縛!
03是時候,把包袱卸下來了!
愛情婚姻綜藝節目《愛情保衛戰》中出現過這樣的一對夫妻:結婚35年後,妻子突然想要離婚。丈夫以及所有人都覺得妻子神經病,結婚35年,卻想追求“自由”。
丈夫說:“你都老黃花菜一根了,還離婚?離婚了你還能找誰?”
言語中滿是對妻子的鄙夷和不屑。他彷彿認為女性離婚就是“爛菜葉子”。
而妻子的反駁證明了我的觀點:丈夫嘴太賤!一直對我進行打擊,飯菜從未讓丈夫滿意過,穿著從未被誇讚過。
妻子流著眼淚說“這三十五年我一直活在自卑中,為什麼我做什麼都得不到一句誇讚,結婚前我也是我爸媽的好女兒啊,為什麼結婚後我就一文不值?”
終於堆積在妻子身上的一根一根的堆成山的稻草轟然倒塌了。妻子提出了離婚,想要解脫,想要離開這個認為自己一文不值的丈夫,而卻被大家認為是神經病,全家人不理解,而子女也不理解。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年社會包容度越來越高,但是還是有很多老舊的思想與現代思想博弈。
受折磨的、被壓榨的婚姻應該快刀斬亂麻,不堪?
請問什麼是不堪的定義,再請問,被家暴不堪嗎?被出軌不堪嗎?從來沒有人說過,家暴、出軌是不堪,而為什麼脫離家暴和出軌的離婚,卻是不堪?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嗎?
事實上她經常遭受丈夫的家暴,更可怕的是孕期還大打出手,三年前帶著三個孩子逃離後直到今天才有勇氣發聲。
而令人可怕的是,儘管如此,這位遭受家暴的前媒體人仍然沒有選擇離婚。
看吧,大部分人還是有是非觀的,脫離滿目瘡痍的婚姻,大家只會拍手叫好!
如果自己有勇氣把綁在身上的繩子給減掉,那個名為“不堪”的包袱會慢慢被卸掉!
04婚姻和愛情,都需要自救的辦法!
下面是我諮詢者小雙的案例,而小雙最初也是覺得離婚是低人一等的,但是後來她改變了她的看法。
小雙的婚姻其實一早就破滅了,兩個人相親認識,匆忙結婚,感情基礎其實可以說幾乎沒有。
父母覺得年紀大了,嫁不出去就是大齡剩女覺得丟臉,而小雙生活的小縣城並不開放,女生25歲不結婚那就是天大的不孝順,最後小雙透過相親,跟父母覺得不錯的人結婚了。
婚後兩人經常吵架,而男方最擅長的就是冷暴力。
小雙覺得結婚了,既然大家都是相親,結婚都是需求,有什麼不能說開的?
而男方動輒不回家,吵架就不說話,小雙整個人都覺得抑鬱了,她說她丈夫就像《三十而已》裡面毛曉彤扮演角色的丈夫一樣,流產都無所謂的樣子。
小雙的閨蜜勸小雙不如離婚算了,小雙卻覺得離了婚自己就更加低人一等,非常抗拒。但是長期的冷暴力又讓小雙十分的壓抑,於是她找到了我。
我給小雙的建議是先治癒自我。
小雙的心理問題:
1. 自我捆綁嚴重
2. 自我認知偏差嚴重
3. 家庭不和諧導致小雙內心痛苦掙扎
4. 情感溝通模式有誤
首先,我給小雙疏導情緒。疏導情緒的過程,是在幫助她療愈,緩減傷痛。
其次,幫助小雙減負!
離婚不堪其實是心理學上的虛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即如果大多數人們都認為離婚是不堪的,那麼就會影響剩下的大多數人有同樣的感覺。
所以,我們的想法其實是被影響的。
而事實呢?小雙被長期冷暴力,精神極度空虛。
“我擔心,我會害怕街坊鄰居說閒話。尤其是我爸媽,堅決反對我們離婚。他們覺得,他又沒有犯錯,我也不該老是跟他吵,我應該讓著他一些。”
沒有人生來就是勇士,我們都只是普通人,我們有資格有權力害怕。所有的接受,都有過程。
小雙在我的建議下,跟對方提出一個月冷靜期。
我要求小雙直接表述感受,用第一人稱表述法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避免再次溝通失敗。然後兩個人開始冷靜時間。
冷靜期內,小雙在外面短租了一個月的房子,體驗一下獨自生活的感覺。並且,小雙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與婚姻中的痛苦和矛盾,一點點告訴父母,並未選擇繼續隱瞞。
父母告訴小雙,他們年紀大了,不能一直陪著她,也是怕她一個人生活太累,所以不想讓她離婚的。
兩方說清楚後,小雙感受到了父母的關心和愛,心裡的壓抑開始鬆動。
一個月期內,小雙的變化很大。這一個月,他們沒有打過電話,小雙也沒有主動發過資訊。每一天小雙都在記錄自己的情緒,在培養自己的溝通方式,閱讀我推薦的書籍。
一個月後,小雙依舊選擇了離婚。
“雖然我不是那麼堅定,我以後的生活會不會更好,但我一個人生活了一個月,我發現也沒有我想象中那麼糟糕,還有機會呢。”
最後
我想告訴大家,欣賞不完美,也是能力!
離婚並不代表這一生被定義,頂多算是換種生活方式。相反我希望所有在婚姻裡忍氣吞聲或者受到壓迫的人,都勇敢選擇打破常規,活出自己!
總有一天,你會對著過去的傷痛微笑,那些記憶依舊存在,但它們不再能激起你的喜怒哀樂。當你年紀越來越大,你會感謝曾經的經歷,你會懷念那些痛過、哭過的時光。那時候,也許你會感慨,離開的那個人,不是自己的命中人,也幸好他不是。
我是你的朋友戴夢令,有情緒疑惑,可以說給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