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讀《墨菲定律》第一章,寫下自己的淺見。

1.蘇東坡效應:人們都難以正確認識自我

蘇東坡效應源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效應是指,人們明明就擁有‘自我’,卻偏偏難以正確認識‘自我’。

就如人們明明身處山中,卻不認識這座山。

有句話說的好,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不逼自己一把,不面臨困難,不去做改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蘇東坡效應告訴我們,人們都很難正確的認識自己,因此不要隨意的給自己下定論。我們要時時反思自己。

逼自己一把,其實很多事你都是能夠做到的。

2.巴納姆效應:改變自己,重塑自我

巴納姆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透過實驗證明了一種心理學現象。

巴納姆效應表現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但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比如有人說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就下意識到覺得自己不善與人交流,不喜歡與人相處,不適合做銷售這門職業。

其實當你做了銷售之後,發現自己很適合。

巴納姆效應告訴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然後去改變自己。不要輕易的給自己下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只有你認真去做之後,才能有答案。

3.從眾效應:人云亦云,不如獨立思考

從眾效應是指個體在受到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影響下,往往會在認知和行為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

簡而言之你的想法和行為會跟著多數人或權威人士走。

比如說:你在路上逛街時,看到很多人圍在一起,就過去看看。

今天你聽到一個專家說早上喝一杯蜂蜜水對身體好,就去買蜂蜜準備這樣做。

從眾效應告訴我們,我們大腦有時候會很懶,會跟著大家走。

我們會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思考,沒有自己的主見。

因此生活中我們要多問為什麼,獨立思考,多想想這樣做對自己是不是有用。

4.鳥籠效應:先改變思維,再改變生活。

鳥籠效應是近代傑出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

鳥籠效應是說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個空鳥籠放在家裡,那麼一段時間後,他一般會買一隻鳥回來養或者丟掉這個鳥籠。

為什麼會這樣呢?家裡掛了有一個鳥籠,當客人來訪時,總是會詢問籠子裡的鳥呢?時間長了之後,我們就會買一隻鳥。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你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要不要買一雙鞋搭配呢?你買了一件好看的上衣,要不要買一條褲子搭配呢?

鳥籠效應是一種生活的平常,也是一種思維的慣性。

我們看到一個鳥籠下意識想,要有一隻鳥,其實一隻精緻的鳥籠當做擺設也可以。

生活中我們要擺脫思維的慣性,跳出鳥籠,換個角度看問題。

這四個效應告訴我們,我們很難認清自己,所以不要輕易給自己立人設、貼標籤,我們要去改變自己,多做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

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呢?獨立思考,跳出思維的慣性,有自己的想法與見識,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超3000萬青年男性將成為"剩男","剩男"建立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