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什麼是思考?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的這句名言,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們對於“思考”的態度,以及“思考”在個體層面的重要意義!———即,把“思考”等同於“存在”,不“思考”就意味著生命失去意義……

暫且不去分析這句話是否存在什麼問題,讓我們先從課本中瞭解什麼是“思考”。

“思考”———是一種思維的探索活動。“思考力”則是思維在探索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思考力”也具有力的三個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把這三個要素展開講,分別有如下特點:

1、大小

“思考力”首先取決於思考者掌握的關於思考物件的知識量和資訊量的多少。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和資訊,就不可能產生相關的思考。

一般情況下,對於思考物件的知識量與資訊量撐握的越多,對它的思考就會越具體、全面和完整。

這個因素決定了你對這個物件的思考維度!

2、方向

此處所說的方向,是指“思考的物件”,它有兩種向度。

一種是接近於妄想和幻想的無明確目的的思維活動。

漫無目的的思考難以發揮出強有力的“思考力”,常常會把思考引入一個死衚衕,導致思路夭折和無果而終。

一種是有目的性、有計劃性的思維活動。這種思考需要有一定的價值導向,也就是思路———表現為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的邏輯統一。

目的性、方向性、一致性和價值導向,決定著思考的角度和向度。

3、作用點

有效的思考,必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物件上,並把握其中的關鍵點,這樣的思考就會勢如破竹!

如果找不到思考物件的著力點,就會精力分散、邏輯混亂、思維紊亂、胡思亂想。思考就會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浮光掠影,從而無法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也就無法有效的解決問題。

思考在作用點上的集中程度,決定了思考的強度和力度!

到此為止,我們應該對思考有了概念上的認識。如果你能更深入一點理解,那麼,下面的分析,對你來說,就會不那麼迷惑難懂!

二、前面說了思考的概念以及特點,現在說一說思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的意義

從出生到有意識,比如餓了知道哭開始,思考,已然出現———哭,會得到食物,這就是此時運用思考來解決問題的結果。當然,這個時候的“思考”更多的出於本能,而不是一種主動行為!

然後開始學習、成長、工作。在此時,思考己經不僅僅是解決生存問題,更多的是你用它來認識、瞭解世界,以及對未知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是一種主動行為支配下的“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你思考的結果或許僅僅只是驗證並接受了前人的經驗,但對你來說,這些經驗卻是你在人生中的初次體驗,雖然它們早已存在,但改變不了這是你對世界探索的第一步的事實!

接下來,你會在這些經驗之上,尋找更多的思考物件,並建立自己對世界萬物的認知。

這種認知一旦形成固定的結構,你的思維模式也就建立起來了!

這個思維模式形成之前的“思考”,無論它是否有明確的物件,此時,它的正面意義都是大於負面作用的!

三、思維模式的兩種狀態

一種是開放性成長型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會接近前面所說的“思考”的標準概念。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可以超越思維的人”,他們不旦善於發現新事物,甚至能夠創造新事物!但是,具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在現實中的數量並不太多!

另一種是固定性環閉型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接近前面所說的“思考力”中,方向因素裡的第一種表現。這也是絕大部分人的思維模式!這些人的探索範圍很難超出他們的認知,這種思維模式通常的表現就是:只有…才能…否則…很難…或不可能…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曲士不可語道”就是針對這些人來說的。

可笑的是,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往往會把不能符合自己認知的人視為“夏蟲、井蛙、曲士”,甚至是精神不正常的人……

但是,前面說過,無論哪種思維模式,它們在成為你固定的思維模式之前,對於你的人生來說,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在這裡,它們沒有對錯之分。

因為,一種思維模式的存在,一個習慣的養成,其中必然有讓你可以接受它的內容,或者說,你會在它們身上有一定程度的收穫,否則你就不會接受它的存在!

擁有前一種開放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的人,或許是因為天性、環境、教育、自我突破等因素而形成,但無論是什麼因素導致,對於這種人來說,人生無需刻意的改變,只要順其自然的向前走就好,能夠讓他們迷茫不知所措的事情並不多!

擁有後一種固定環閉型的思維模式的人,由於完全接受了思維模式中未開化的結構,導致了他們在結束了這種模式帶來的紅利之後,開始面對一個無法應對的局面———既無法再從經驗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又無法面對和解釋經驗之外的未知!

此時,焦慮、抑鬱、恐懼、彷徨、迷茫就會成為你主要的情緒表現!

在這個階段,你的“思考”(注意力)開始更多的放在妄想、幻想之類的漫無目的的內容之中!

這種狀態下,“思考”的正面意義變得蕩然無存,負面能量卻開始顯現!

此種狀態下的“思考”,不但解決不了出現的問題,還會讓你的思維邏輯變得混亂。抓狂、焦慮會讓你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但你卻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一直以來,不都是這樣去做的嗎?為什麼現在不好使了呢……

該怎麼辦?

四、思考,對人生來說有意義;對生命來說,意義並不大!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開放成長型的思維模式,那麼現在你肯定不會焦慮和迷茫;反之,你大機率就是固定環閉型的思維模式!

改變這種焦慮迷茫的狀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放棄對“思考”的執著!———能不“思考”最好,不被“思考”綁架也可以,不相信透過“思考”得出的結論同樣有效。

這裡所說的要放棄的“思考”是指對妄想和幻想的“思考”!其他絕大部份的人生問題,此時已經不需要你刻意的去“思考”了,因為透過思維模式形成之前的“思考”過程,現在單憑經驗就足以應對,“思考”在此時這個階段中,只啟一個輔助的作用。

真正意義的“思考”,只會在具體的物件出現時產生,問題解決之後,這個過程就會停止;而對妄想和幻想的“思考”則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它即無法解決問題,又會讓你精疲力盡,還永無休止!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為一個還沒有發生的事找出一個確定的解決方案!但你依然相信可以透過“思考”來找到答案。這,就是“強迫性思考”!

停止無謂的“思考”,你才有可能騰出空間讓新的意識進駐,新的事物才有可能被你接受,固定的思維模式才有可能被打破!

否則,你的生命將會因此失去活力,你的人生也會因此失去意義!

五、“思考”的目的

“思考”是為了把外顯世界創造成一個被你自己可以接受的畫面,繼而為自己在這個畫面中存在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把這個對存在的解釋看做是一種思維的幻相,並不過份!那麼,“我思,故我在”就不能成為一個真理!———思考,意味著幻相,這個因“思考”而存在的“我”就不可能是一個實體!

當然,這裡所說的“思考”,更多的還是指對妄想和幻想的“思考”;“我”,是指幻相中的“我”而言!

說到這裡,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有“活出真我”、“找到真正的自己”、“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是誰”之類感慨的原因了!

至於笛卡爾所說的“我”到底是指實體的我,還是虛幻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六、放棄對“思考”的執著,人生將會走向何處

在這個階段,“思考”已經不再是你探索世界的唯一途徑了!

能夠到達這個境界,意味著你自己也已經意識到,僅靠“思考”已經無法對人生解疑答惑,如果再不拓展渠道,將會使你萬劫不復!

這個渠道就是你的內心意識!

這種意識與宇宙奧秘有著極其密切的血緣關係,因而具有不可思議、無法阻擋、解釋一切的力量!

它的通常表現,就像將一個母親蒙上眼睛,讓她在一群孩子中尋找自己的寶貝,行動總是那麼直接果斷,結果卻總是準確無誤!

“思考”主導下的人生狀態,就是內心意識被蒙上眼睛的過程!

學會利用內心的意識,揭開蒙住它眼睛的面紗,那麼,已經喪失紅利的“思考”,在此基礎上又會開始煥發生機!

“乘風好破浪”———人生再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兩個人在一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