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今年38歲的張琦(化名)孤身一人在北京打拼十多年,每逢春節,父母都要求她回家過節,而每次回家張琦也都會面臨父母的催婚。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國家釋出訊息建議大家原地過年,訊息一出便把張琦樂壞了。為響應國家號召,張琦終於有理由可以不用回家,也不用再接受父母的催婚。

可事實是,即便相隔千里之外,張琦未能逃離父母的“催婚”。

和張琦面臨在春節期間,同樣被“催婚”的人還有很多。情人節前夕,一則影片登上熱搜,原因是一位遠在東北的母親給在北京就地過年的兒子郵寄了一份“遠端關愛”,兒子開啟包裹後發現是一份丹參和一份枸杞(諧音為“單身狗”)。母親希望透過這種“花式催婚”的方式,讓兒子儘快找物件帶回家,這讓不少單身人士哭笑不得,也心疼這位母親的用心良苦。

催婚一直以來都是橫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一道“砍”,由於兩代人成長環境、觀念等因素的截然不同,導致父母和子女在對婚戀問題的態度方面,始終難以在一個頻道上達成一致。這在今年春節聯歡晚會中的一個名為《每逢佳節被催婚》小品中得到了印證。

小品中,父母催女兒找物件,不惜把自己都看不上的男人介紹給女兒。女兒剛進家門,父母就百般暗示她給自己找個“伴兒”,當女兒試圖辯解,很多結婚早的人都結了又離第三次了,父母卻說,要是結婚不好人家能結那麼多次嗎?

種種言語不僅激怒了很多單身人士,同時,他們還譴責小品以單身歧視、身材羞辱、女性物化、年齡歧視為看點,這種冒犯和嘲諷他人的行為很不妥。

那麼,到了適婚年齡而還未進入婚姻的單身人士,到底有沒有錯呢?

圖片由世紀佳緣提供

時代不同造成兩代人的差異

2020年開始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尚未結束,但從過去的資料來看,晚婚晚育確實已經成為年輕群體的實際選擇。改革開放初期的1990年男女初婚年齡分別是23.77和22.07,二十年後的2015年則變成了27.20和25.39。“28歲一人賺錢一人花”早已成為主流。

工作事業的選擇與壓力、社會福利的支撐與自由、生兒女育的成本與緊張等,都是導致年輕群體晚婚晚育的原因。以往,宏觀環境條件造成了這樣的現象也早已被多次論證。這與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鄰里為什麼一次次催婚一樣,早已成為擺在年輕適婚群體所面對的矛與盾環境。

這中間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是,年輕群體對婚姻本身主觀感知、感受與選擇。現代社會文明的建立是建立在打破神話基礎上的,婚姻觀念也是重建事項之一。不變的精神與存在環境要素包圍中,年輕群體走向婚姻的心路、歷程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張琦表示,“自己更注重精神追求,渴望自由戀愛。而父母儘管嘴巴上說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和行為,但依舊把婚戀問題當作他們的人生職責。”對於張琦的困惑,世紀佳緣紅娘老師表示,在婚姻觀念方面,時代不同造成兩代人價值認知上的巨大差異,子女根本無法接受和認同父母對婚姻的傳統觀念,父母也無法真正解決兩代人的婚戀代溝,

父母和子女是很難互相理解的兩代人。

觀念壓力讓兩代人焦慮

近年來,單身群體不斷擴大,結婚率持續走低,為無數單身男女的父母帶來了焦慮和無奈。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只有當一個人組建了家庭、結婚生子了,人生才完整且無憾。

張琦說,父母總是念叨我,認為開枝散葉才符合人生規律,才是正常的人生軌跡。一開始,張琦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特殊,但時間久了,她也逐漸感到有壓力,而這種觀念壓力也形成了焦慮。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會將自己的觀念差生的壓力傳遞給子女。前不久,世紀佳緣釋出的婚戀報告——《中國式相親之父母篇》(下稱《報告》)中顯示:關於子女單身這件事,42%的男生父母和25%的女生父母感到焦慮。而父母會透過嘮叨、打聽資訊等行為,讓子女們切身感知父母的焦慮。55%的單身男性與43%的單身女性,都能從父母身上感受到深深的焦慮感,比父母自身的感知明顯更加強烈。

而這種焦慮帶來的連鎖反應,也讓張琦越發感到痛苦和無奈。

除夕當晚,張琦給自己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雖然孤獨但還算平靜。沒想到此刻父母的一通電話,各種詢問女兒有沒有找到物件?什麼時候可以結婚?,讓原本愉快的晚上,變得異常煩躁不安。張琦大失所望對著電話另一邊的父母吼道:“不結婚會死嗎?”“隨便在大街上拉個男人結婚,你們就滿意了嗎?”

當張琦泣不成聲時,父母也委屈的哭了。冷靜了多日後,父母就此事主動找張琦談話,告訴女兒自己主動參與婚戀,是表達愛的方式。但張琦告訴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婚戀自由被幹預。

父母過於直白的表達方式本意是愛

圖片由世紀佳緣提供

與此同時,世紀佳緣釋出的《報告》中也顯示:在單身人群的心中,希望父母給自己介紹相親物件的佔比還不到兩成。關於擇偶方面,僅有3%的子女完全認同父母要求自己物件的標準,還有24%的子女持完全否定態度。

對此,世紀佳緣紅娘老師認為,顯然,父母更多關注子女未來婚姻生活中現實層面問題、感情的穩定性以及和家庭成員的容納性。他們過於直白的表達方式,本意是對孩子的深切愛意,卻不經意引起子女的反感。

“但父母的本意不該被子女誤解”,世紀佳緣紅娘老師表示,多年後,當子女有一天為人母為人父時,會一定程度上理解當初父母的行為和想法,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但到那時,或許父母已經不在,又或許彼此關係變得極其微妙。

因此,世紀佳緣紅娘老師建議,當我們還是子女時,面對父母的“催婚”行為,可以試著帶有善意的方式解讀父母的情緒和行為,理解父母。再嘗試進入他們的世界,瞭解他們成長的經歷,連帶著理解他們的觀念侷限。

此外,世紀佳緣紅娘老師還強調,“關於愛情,無須匆忙,該來的總會來。最好的愛情,往往是命運裡的恰逢其時。”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貧窮,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