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搽去臉上脂粉
讓他聽完全部傳聞
再聊聊若是非得分
先相約誰都不許苦撐”
——李宗盛《晚婚》
在一平臺看到這樣的一個訊息,2021年2月22日統計九零後結婚率不到10%,九零後總被貼。上垮掉一代的標籤,其實垮掉的不是九零後,而是傳統的婚姻觀。
三十不是而立,三十隻是開始。
九零後的大家已經更加清醒的認識到:追得起,談得起,不一定娶得起。很多男生之所以不主動了,不是每日書摘他們佛繫了,也不是手機比女朋友香了,而是他們的事+業心佔據了主要部分。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梧高鳳鳳至,花香蝶自來。
這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搞好事業,找對愛人。當太陽昇起要投身事業,當夕陽西下要與愛人相擁。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生活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再是溫飽問題,更多的是精神層次了。伴隨著90後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現如今已經31歲,父母也近60歲了,大學畢業後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人在城市裡,確買不起房,生活勉強過的去。對美好的愛情缺失了自信心,很多人對美好的愛情更多的變成了嚮往,渴望不可求,可遇不可及。
對比之前的婚戀觀,現在的90後更多了自由選擇的機會,對生活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寧缺毋濫,不願將就。一部分在物質基礎滿足不了的情況下對愛情更多的是變成了嚮往。
90後的人生觀相比90前貌似看的、見得更多,每個人的愛情觀也伴隨著時代的改變。對愛人的選擇他們相信人跟人之間有磁場的,不對的磁場,會不斷地吸引出我人格里不好的一面,用這些負面的去維持親密,往往會失敗。
當愛情成為消耗品,讓你的人生每況愈下,最好的應對之籮便是放手。固執的虛耗並不能帶來片刻的歡愉,長久的妥協只能導致彼此喪失相愛的能力。
有些人堅信如果愛情只能讓自己感到疲累與痛苦,不必虛耗在早已過期的甜蜜回憶裡,不必自我委屈,自我懊惱。當自己找到未來想成為的自己時,自然也能與那個正確的人相遇。
“那愛來敲門 回聲的確好深 我從來不想獨身 卻有預感晚婚”——李宗盛《晚婚》。據網上分析,更多年輕人樂於接受晚婚,尤其在女性身上體現得更明顯,其主要原因在於現代人的生命週期拉長,晚婚令人容易接受;現代人對婚姻經濟基礎的要求更高,迫使年輕人推遲自己的結婚年齡;離婚率上升,未婚青年對未來婚姻的信心有所下降,在選擇上更為謹慎等。
理想與現實面前,這一代90後或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與機遇。時代改變了90後,更改變了那些人們口中所說的90後晚婚一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