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家住隔壁小區的李大姐很煩心。明明自己這麼無私,為什麼家裡的氛圍一直這麼的壓抑。
李大姐說:“從一開始,自己為這個家就付出了很多很多。”每次餐桌上有好吃的,她從來都不動筷子,都讓給兒子和老公。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麼的累,她都會準時做好飯,和家人一起吃。這麼多年來,兒子已經長大了,工作了,她還是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這樣的付出,這樣的無私。但是家庭氛圍確越發的壓抑,自己一家人也不開心,李大姐百思不得其解。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走訪了李大姐的兒子和愛人。
兒子說,媽媽這麼多年的辛勤與付出自己是知道的,所以自己才會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然後找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本以為,自己出來上班後,家裡條件好了,母親不用這麼節約了,但是,哪知道母親還是和以前一樣。平時餐桌上有好吃的菜,母親不吃,陪她逛街買衣服,她也不要。每次都是這樣,很倔強的拒絕家人的好意。
家裡的條件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但是母親依然保持以前的習慣。衣服都還是幾十年前的破破破爛爛,吃飯還是喜歡吃剩湯剩水。唉!讓做兒子覺得自己很沒用。
而父親,一點也不體諒母親的辛苦。母親的勤勞成了他偷懶的理由。50歲不到的年紀已經開始不上班,在家裡等著母親好吃好喝伺候著。
有時母親也會同父親吵架,但是從不反思到底是怎麼回事。每次給她講,她還是不聽,反而有一套自己的理由說服自己。
母親的一意孤行,父親的不作為,這麼家怎麼會好?
聽了李大姐兒子的話,我們去勸了李大姐,讓她適當接受兒子的好意。
兒子的努力,其實也有一部分是為了讓母親沒這麼累,想讓母親過好日子。但是她的不接受,會讓兒子心裡的這份願望一直達不到。也會讓兒子沒有成就感,反而覺得自己沒用,還不夠努力,母親都不敢用自己的錢。
而且自己的付出在自己丈夫眼裡一文不值,反而是他偷懶的理由。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從另一方面來講,就是在縱容自己的丈夫。
李大姐應該不給錢給自己的丈夫用,回家不燒飯做家務。讓丈夫學些付出。
聽了我們的話,李大姐回家慢慢開始嘗試,家庭氛圍果然在一點一點變好。
其實,這個家庭比較特殊,是孩子心疼母親。我們所瞭解到的很多家庭都是子女怕父母用錢。這個家庭恰恰相反,所以這個家還是有希望的。
在這裡我們有幾個小建議給家庭中的母親。
第一,孩子在表達孝順時適當接受,畢竟是孩子的心意,也是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一方面。
第二,對於自己的配偶,不能縱容。一個家不是靠一個人扛起來的,而是兩個人一起支撐起來的。每方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果一方不作為,那矛盾必然會產生。
最後,送給所有家庭中的母親一句,對自己好點,就是對家裡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