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不經意間發現,“親戚”這個詞現在越來越少用到了。70年代的人對這個詞深有感情,但是他們走不動了;80年代的人對這個詞印象一般,但是偶爾會走走;90年代的人只是知道親戚的含義,但是基本上不走;00年代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親戚為何物了。

以前的人們對親戚很重視,樸素的感情上認為親戚就是親人,保持密切聯絡和交往是習慣也是使命一樣。有很多人家的表親堂親幾乎和自己的家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老人們主持著這樣的一個場面,孩子們自動地從大到小排列,兄弟姐妹完全是一家親。哪個大人不重視這種親情,哪個孩子表現得沒有親近感都會被視為沒禮貌。

在春節的時候,小輩們都會走動給長輩拜年。帶點東西,串個門子,拜會一下老人,跟同齡的兄弟姐妹們玩耍一番。親戚是一種溫暖的存在。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種現象就逐漸淡下來了。而現在幾乎就沒有了。如果說90年代的人還知道這個詞,只是不屑於去正視,那麼到00後一代已經不知道親戚是什麼了。

一、 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親情觀念正在改變

一直以來的樸素的家族式的親情概念正在被小家庭的模式代替。以前人們崇尚大家族,現在大多都是一家三口自己經營著家庭的愛。然後就是單向聯絡父母,這麼一個模式。

各人自掃門前雪,自然時間久了也就自己門前的那點雪了。社會人際交往的變革和習慣不自然地衝擊著家庭。人情冷漠了,世態炎涼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二、 獨生子女的一代直接衝擊了傳統大家族的架構

以前的親戚有人,有笑,有意思。從獨生子女一代開始,每家裡一個孩子,徹底改變了過去堂親表親頗多的可能性,家族裡親戚關係逐漸地單一起來。

精英教育概念的興起,讓無數個獨生子女家庭對自己的孩子成才這件事空前地重視。任何跟孩子學習和進步有衝突的事情,都被排在靠後的位置。

孩子是家庭聯絡的紐帶,紐帶疏密直接關係了親戚間的濃度,隨著孩子之間的來往減少,大人自然也不那麼熱絡於單純的親情交往了。

三、 生活的壓力讓新一代無暇顧及親戚了

基本上生活在一種壓力下。房子車子要供養,孩子要培養,諸多的工薪族人士即使是終日奔波依舊不能緩解生活之壓力。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根本沒有精力去關注親戚親情的維護,關照親戚的事情了。

有一點空餘的時間,不如充充電,給自己尋找多一點可能性。這種狀況下,甚至把維護親戚關係看成了一種無意義的行為,顯然,不會去做什麼了。

四、 上學打工異地奔波,生活地理距離增大

家庭成員間工作和生活的狀況差異過大,流入城市的,出國工作的,社會和時代造成人的流動性空前的加大。一家人一個成員生活在一個地方,而家族那麼多人,真是各自天涯。

面對這樣的一種現象,其實很多人是無奈的。有的人感慨,走親戚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文化,就這樣要被歷史遺棄了嗎?

如果真的要被丟棄也是沒辦法的事,時代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往前走。但其實比挽留這種習俗更重要的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真誠。如果有一顆真正的心,天下之人皆是親戚,如果面對面都不能真正,親戚又能怎樣呢?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這樣的日子還過得下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