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年味】童年的回憶

文\\明月清風

今年的春節我還是留在了我生活的城市,沒有回老家,年初一還是和往年一樣去了一趟公園,只不過兒子再也不願意和我一起去了,寧願玩遊戲也不出門。不過今年公園裡的人真多,也許是就地過年的緣故,人山人海,再加上天氣晴好,都是一家幾口人出來,甚至是三代人浩浩蕩蕩,今年過年城市不再是一座空城了,到處滿滿當當的人。

現在的三線四線城市都明文規定不讓燃放煙花爆竹,大街小巷都安安靜靜的,單元門一關,在家裡噼裡啪啦的燒十幾二十個美味佳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或者直接去飯店聚聚。

自結婚二十五年來,我的春節都是在我生活的城市過的,年味自然與眾不同,燒一桌家鄉的菜,一家三口開開心心很滿足很幸福。聆聽著遠處近處的煙花鞭炮,站在陽臺上看別人拎著大包小包走親訪友。現在條件好,想吃什麼隨時可以買,不用像小時候那樣眼巴巴的等,掰著手指數日子過年,那種期待那種焦急,太折磨人了,為了儘快吃那香噴噴的雞呀魚呀肉呀,穿一身漂漂亮亮的新衣服,我們等啊盼啊。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隆重和喜悅。

小時候過年最有神秘感的事,就是過了臘月不能說粗話髒話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父母也不再隨意的打罵我們,有時犯了錯,父母只能板著臉訓斥,一改平時張口就罵髒話抬手就打的作風,我們反而不習慣,不知道父母是真生氣還是假生氣,弄的我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對付脾氣暴躁的父母。文明的日子要堅持正月結束,什麼“死了,不好了,完了”更是不能說,父母會難得極有耐心地解釋給我們聽,為什麼不能說,會例舉很多不幸而言中的事實警告我們千萬不能說不吉利或髒話,我們會趁機跟父母撒潑裝不理解,反正他們不會打罵我們的。

還有我們小時候過年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是不作興幹活勞動的,甚至不能用刀切菜,用針納鞋底,更不用說下地幹活了。一家五六口人就吃吃玩玩,個個還穿著嶄新的衣服,大人曬太陽嘮家常,小孩子成幫結隊挨家挨戶去拜年,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拜年,不管認識不認識統一喊“大爺大媽,恭喜你發財,恭喜你健康”然後就等人家每人抓一把葵花籽或花生再就是爆米花和水果糖之類的零食,回家後全部放在一起紮緊袋口等過完年什麼吃的也沒有了再以後慢慢吃。

下午就更好玩了,我們一幫小孩去大隊部看黑白電視,偌大一間房子,一排排長條板凳上齊刷刷的坐滿了大人小孩,一邊吃瓜子一邊看電視。其實,我們根本不在乎電視上放的是什麼,也聽不清劇情說的話,只是在乎那份熱鬧,那份喜悅,那份歡欣。有的調皮鬼小子,用炒熟的蠶豆砸向我們女孩的頭,等我們回頭報以怒目時,他們一個個裝的一本正經看電視,根本不看我們的臉色。

那時候的農村過年雖然不能給我們充足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一樣特別的快樂,特別的嚮往,特別的珍惜,以至於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是不能忘記兒時的年味。枕著鞭炮入眠,聞著肉香嬉戲,一年365天,只有過年這幾天對於我們孩子來說就是“特赦”,太激動啦。

(2021,2,25)

1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全職太太離婚分得多少財產都划不來,維繫好婚姻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