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1·開頭

一晃一年又過去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收穫,本期給大家講下關於營銷的分享,不過這次講的會比較露骨,觀點比較偏激,看不看隨意(分享完全站在第三方角度,不摻雜個人情感)。

四五年前講過的一期《套路》和去年講的《意義之網》裡面也講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套路,同樣的,我也說過,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個世界會變得支離破碎,簡而言之:資訊太多了,而每個人都會自然不自然的有自己的一些圈子,而對於其他圈子的人完全不理解,甚至覺得另外一幫人是xx,大家的生活方式、三觀也會完全不一樣,從最近網上的女拳,到二次元,到釣友,到茅臺酒,比特幣,追星,抗日神劇,PUA·很多這種案例。

導致了一種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世界跟別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的世界和聽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很多你自己原本非常堅定的三觀在經歷過一些人,一些事後,就會發生完全的改變。

小時候,我記得看的一個李連杰的採訪影片,他講了一個數字:14萬,這個數字是什麼,中國每年自殺的人數,大家能想象到嗎?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有多少殘疾人?一億多,幾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但是大家平時見過多少?還有中國人的學歷,大家知道中國大學生的比例是多少嗎?是包括近幾十年所有的的,8%,本科生4%,也就是說,十個人裡面都不一定有一個大學畢業的,但是你平時的感覺呢?

再如剩男剩女,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農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麼樣,我老家是周口的,我們這年年相親都是一堆男生去一個女生家,有的村甚至十幾個男生,沒有一個能相親的女生,好慘的,你再看北上廣深,我看了一個深圳的資料:深圳現在適婚男性50萬,女性呢?200萬,整整四倍。現在老家縣城農村女生那麼少明白了吧。

看到了嗎?小學初中文化的佔比60%,而鄭州的工資水品呢?

其實這些跟今天我主要講的內容每多大區別,只想說一件事:世界太大,而我們的世界太小了!

社會上所有你經歷的幾乎所有事情都帶有營銷的性質,大到你的人生,你的職業,你的生活,小到購買一個手機,交一個女朋友,包括日常生活中每天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遇到的人,都有營銷,而所有的營銷都是基於人性設計而來的,沒錯,就是設計而來。以前我在大學線下講課的時候,每次都會在黑板邊角上先寫上“人性”“平衡”,只有懂人性,你才能瞭解人,瞭解事,瞭解社會的執行規則,如果你聽過我去年講的《意義之網》,你就會明白

人性的基礎有那些:性(男女關係)、貪婪、恐懼、攀比、僥倖、認同感(自尊)等等,而我們每天都因為這些人性的弱點被利用,然後被消費,或者被別人達成目的。

下面談的內容,都是我們是如何被別人利用或者被消費的,如果你想要一些對自己現實中掙錢/生活有用的東西,你反過來想,就行了,比如你在設計一個營銷方案,你做一個欄目,你怎麼樣把一個商品做成爆款熱銷,怎樣達成最大的利益化,下面我一個個的談。

2·性(兩性關係)

首先,我宣告,我是用一種局外、冷血冷靜的角度去分享,求知只為求真,其他的,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

從某個角度來說,所有生命都是基因的奴隸,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人,目的不是讓你開心,也不是讓你活的多好,目的只有一個:繁衍。舉例:一頭老虎,他自己只想活下去,而且活的好,每天有肉吃,沒人能威脅他其實就夠了,但是基因決定了他必須要去尋找、吸引異性,繁衍養育下一代。儘管這對他本身的生長和存活有很大的障礙,他也必須花費時間/精力去做這件事,人同樣是如此,有了這層理解,我們就定下一個基調:所有的人性都是幾百萬年來演化而來的,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詳情請看《意義之網》)。

那兩性關係中在現實社會是怎麼體現的呢?房/車/手機/等等這些基本都是因為兩性才存在的,房子我不說大家也能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叫有個家,而到現在,因為男女失衡,剛需成為了房產消費的一個主力。車也好理解,在老家縣城,那怕是農村,家裡沒輛車和有車和有好車,相親成功的機率一樣嗎?現在結個婚,沒房沒車,能行嗎?同樣的,鑽石也是一樣(詳見《套路》),你真覺得沒了鑽石兩個人就過不好日子了?那你為啥買?因為你愛她?愛她就得買鑽石?我信你個鬼!

電視節目。你就發現,即使是央視,每年也得搞一堆帥哥靚女,你換一堆大媽試試?我自己有個親身感受,很久以前我在自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的時候,剛開始瀏覽量低,後來我看人家瀏覽量高的都有一個特點,封面都是美女圖片,剛開始我挺看不上的,後來我也開始放了,比如一個講人工智慧的文章,我以前都是放一個機器人類似的圖片,後來換了張妹子圖片,然後呢?然後瀏覽量就漲了好多,我也可無語呀,但是沒辦法,這就是現實,說白了,那一張圖片都比我認為多珍貴的文章效果要好,太™傷自尊了。

再如近兩年關注比較高的“殺豬盤”“PUA”不懂的同學自己去搜下,真的是佩服呀,對女生的心理研究的真透徹,不服都不行,我覺得就算是個男的也頂不住呀,太狠了。殺豬盤這種的我就不多說了。

PUA才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這群被PUA騙財偏色最後自尊心被摧毀的女生竟然學歷收入都不低,而且年齡還都不低,又不是那種剛出社會的小姑娘,人性的微妙在此體現的淋漓盡致,就如同看韓國很多描寫小人數的電影一樣(多說一句:韓劇真垃圾,韓影真牛逼!),不可思議,偏偏又合情合理,每當碰到這種事的時候,觀察揣測人性的轉變是我最成癮的一件事。

著名戰爭影片《桂河橋》講的就是這樣一群被日軍俘虜後,積極配合日軍軍事行動,患上“斯得哥爾摩症候群”的人。這個現象用心理學來解釋:人質在強大的壓力和威脅下,會傾向於服從控制自己的一方,這也正是為什麼人質會服從配合綁匪的原因。我猜想:這種很微妙的心理變化正是一個女生被PUA的底層邏輯。

講了女生受騙的案例,我再說下男生的,現在都說“渣男”“渣女”,近兩年網上各種街拍妹子的短影片有多少我就不說了吧,人家不掙錢會拍?掙的少了會那麼多人拍?

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所謂的“渣女”其實段位很低(包括賣茶葉的,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還有騙你投資的,要麼就是直接騙感情騙錢),中級點的都會自己養魚,透過各種自媒體釋出各種圖片,小影片等等,然後很多男生加了微信,或者這些女生主動加男生的微信,簡單聊完後就是各種朋友圈營銷,簡單粗暴,就是發自己的各種自拍/影片,今天想去那吃飯啦,過生日啦,前男友多渣男啦,閨蜜又買了一個什麼包包了等等,反正就是吸引你,讓你覺得她真實/懂事/漂亮,最關鍵的是:你有機會,然後就是日常各種節日或者她找的理由找你要錢啦····

你覺得這些錢很少?那是你一個人的,人家魚塘少的幾百個,多的幾千,給這幾百個人分好類,那些單身,那些多金,那些土豪,分的一清二楚,沒價值的就等著你發紅包,不發紅包都不甩你,有價值點的選個幾十上百個,每天花幾個小時聊聊天,錢包自然鼓起來,高價值的就需要見面來維持了,見面幹啥?我不知道!

下面一些圖片是我平時存的素材,大家看下就行了,不對男人的心理研究到極致,這些都不會有,有幾十張,我只選取了六張。

各種“三句話暖女生心,讓她瞬間愛上你”“這樣說話男神最喜歡”“睡前說這幾句話,女生給你聊一夜”等等廣告大家可能經常遇到,雖然實際沒個卵用,但是隻要你點進去,後面就是一環套一環的營銷讓你掏錢。

當然,現實問題不是我們能去解決的,男女關係只要存在,那怕女多男少,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這種社會問題,我爸在法院那聽到一起案件,震碎三觀,大概就是:女方很漂亮,南方追她的時候花了不少錢,彩禮也拿了不少,兩個人結完婚生完孩子後小打小鬧也都正常,關鍵是南方家裡養了幾年孩子之後發現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女的也不知道是誰的!大家腦補下這個場景!後續離婚,女生不願意,上門下跪扇臉什麼都幹了,南方堅決不同意,然後女方就換了一副面孔,離婚,一毛錢不退,然後就鬧到法院。

我爸感慨現在年輕人沒底線,也感慨現在男人太軟弱,我想的比較簡單:這男的家裡水費很貴嗎?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也是挺有意思的,大意就是一個長期給刑警做顧問的犯罪心理學老師講的:男生追求你的手段越激烈,後面分手,會用更激烈的方式傷害你,很多情殺都是這樣,女生如果遇到這樣的人,要心存警惕。大家自己看圖吧,我覺得挺有道理的,以前我也講過單親家庭這類的缺陷問題,道理都是一樣的·萬事平衡!

總結一下:男女關係是人刻在骨子裡的烙印,人人都是離不掉的(同性的就反下,我尊重同性,沒有絲毫不敬的意思),前幾天聽傅首爾講段子講了一句話:男人努力就是為了三心二意,這句話大家不知道能不能聽懂,經常聽很多培訓老師講:男人腦海中平均三秒鐘就會飄過一次性的畫面,!只要是個人,這個都逃不掉的。(PS:我覺得現在00後比我們90後在這點上強太多了,很多00後直接了當,不管是談戀愛也好,工作也好,不廢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反倒是這屆90後,說話做事扭扭捏捏,有太多的顧慮,最後不僅是感情,生活,事業很多也耽誤了,當你六十歲的時候回想下當初自己的慫樣,你會後悔嗎?)

希望我講的這些不要毀了你的三觀,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人性就是這樣,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你不能因為出一次門被偷了手機以後出門看所有人都是小偷,也不能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感情就覺得世界上沒有好男人和好女人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瞭解它,理解它,適應它,最後駕馭它,這樣才能在你長長的一生中,讓自己過的好一點。

裝個播拽下文:愛 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 倉央嘉措

3·貪婪和僥倖

這個應該是大家最好理解的一個點,淘寶也好,京東拼多多也罷,每年雙十一還有各種節搞的活動,一元秒殺/滿100減xx/拼團等等等等,這招是最好用的,我就不詳細講了,總之,你是算不過拼多多/淘寶/保險/銀行的,相信我!我說一個發生在我家裡的案例:過年回家的時候我媽就想給我買一個衣架,我說沒必要,她非得買,後來買完了給我說,終於湊夠了拼多多的20元的什麼券,然後又花20多塊錢買了一斤的開心果,確實便宜了20。我也無語了,我總不能給我老媽講一堆大道理吧?先不說她聽懂聽不懂,她願不願意聽?我只能反覆的講:別為了佔便宜而買東西,缺什麼就買什麼,不缺再便宜也別買!

其實有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男生應該都知道,就是玩遊戲,第一次衝錢是超划算的,為什麼?人都有一個毛病:很多事有了第一次後,剩下的就很自然的養成習慣了。很多男生玩王者榮耀應該有這樣的經歷,結果是什麼呢?一是王者去年收入一百多億,二是你以後還得充錢。

說完遊戲,再說一個:彩票!我經常給朋友開玩笑的時候說我這有個投資專案:投入低,掙的多,他出錢,我來操作,幹好了能掙幾百萬,掙的錢一人一半,是啥?彩票。這個就是利用人的僥倖心理呀,不過說一個非常心痛的事實:中國的彩票,呵呵,曝出來的黑幕不少,沒爆出來的更多,那些韭菜的錢到最後會落到慈善上嗎?應該會吧!紅十字會跟郭美美得事到現在都沒鬧得清,每次看到紅十字會捐款我就想起來有人用這錢拿去玩女人,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是有時候真的很寒心,做這屆的韭菜真的很可悲!

不提這些了,過年去潮衣庫買衣服,當天消費多少能抽獎,一等獎只有一個,空調電動車一堆,那天買衣服的人擠人,我媽更是為了籌夠兩張抽獎券多買了三件衣服。當然最後啥也沒有,我覺得吧:一是人家店裡衣服確實實惠,二是經常搞這種活動,大家都相信沒有貓膩,時間長了,公信建立,自然大賣,比潤德那種抽獎送珠寶券強多了,我都感覺潤德這種大型商場的策劃沒腦子,這種買東西送珠寶櫃檯抽獎的套路已經用了十幾年了,反正我是不會去,反倒是很反感。

4·恐懼!

因為害怕橋窮,所以去聽各種講座,看成功學的書和影片;因為害怕胖了找不到女朋友,所以去健身房消費,吃減肥產品,買跑步裝備;因為怕車萬一那天撞了豪車傾家蕩產,所以你要買全險;因為怕被人看不起,所以,你要買大房子,買好車;因為怕失去真愛,所以你要努力掙錢;因為害怕生病,所以你要買保健品;等等等等,大量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恐懼是一個比快樂更有效的營銷手段。簡單舉例:你丟失500元心情失落的程度要比撿到500元高興的程度要大。這裡我要吐槽下中國的社會現狀:正常人一生的醫療費用有50%左右都是花在臨死前兩個月前的治療上,大多數情況是:病人受罪要反覆的做手術,進ICU,搶救,迴圈,自己不想繼續了也沒辦法,家裡幾萬幾十萬的往裡砸錢,醫院也明知道人的壽命到了,再搶救希望很渺茫,但是還是得繼續下去,於是大家都得繼續下去。

講到這會不會有人說我冷血?說錢能跟生命比嗎?這個話題以後我會專扯一期去講,我就問一句話:如果一個人,他母親躺在ICU,醫生告訴他:兩個選擇,第一,有一個手術,做完有30%的機率延長病人生命1個月,需要一百萬,如果不做,最多能存在兩天。你說他會回家賣房子借錢嗎?如果他賣了房子,欠了一堆的債,孩子沒法上學,媳婦兒天天上兩分班來還錢都不夠,一個家族的命運會被徹底陷入地獄,他會這樣選嗎?他病床上的母親會這樣選嗎?

(看醫院的人情世故真的是唏噓不已,有時候會感同身受/潸然淚下;有時候會想砍死那些不孝順的畜生,對,這裡有一些未成年。有時候是敬佩和祝福,每當我情緒波動的時候,我都會回到我從小到大發高燒做的夢裡:飄在無盡黑暗的空間裡,周圍有一些球,彷佛是一個個星球。或遠或近,近了就變小,遠了就變大,有時候能摸到他們;我淚流滿面,但是他們無動於衷,我越來越遠,他們越來越小。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上面這段講的是廢話,我說個今年高盛的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報告吧,大家看圖

這些就不用我翻譯了吧,細思極恐,大家真的要記住一句話呀:有啥都別有病,得了病,人家要多少錢你就得給多少錢,屁的優惠都沒有,關鍵現在大多數慢性病是根本治不徹底的,又受罪,又花錢,又耽誤時間精力,還治不好,身體健康,就是等於省錢。

5·攀比(麻醉)

正常的攀比我就不說了,我想重點提下網路爽文和韓劇綜藝節目,至今我仍然不明白那麼多人為什麼喜歡看綜藝節目,這個一會再提吧,我先講下網文和韓劇吧(下面幾段全部摘自16年授課《套路》)

我沒有看過韓劇,但是我給大家講下我理解的韓劇套路:(文字太長,我簡單寫,你能聽懂就行)一個單純有點可愛不是特別漂亮的女孩子某一天在一個咖啡廳的門口座椅上不小心灑了咖啡到男主角的衣服上(男主角肯定帶著有暗中的保鏢),弄髒了,兩個人發生了矛盾,然後認識,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男主角愛上了這位女士,然後經過一系列感天動地的經歷後,他倆在一起了,然後,然後就發現男主角是某個跨國集團的總裁(或是二代),我靠,家裡還有一輛直升機,家裡別墅成群,上個廁所走路都得二十分鐘。好屌,然後,女主角就開始跟著男的前女友們各種撕逼,然後是女主角的同事也會有幾個人會加入進來(肯定有一兩個拜金女)然後男主角家裡不同意,各種扯,最後,女主角艱難的贏了,兩個終於在一起了,突然間,男主角發現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一般都是腦癌,因為想象感差,不嚇人),為了不讓女主角擔心,狠狠的心裡極不情願的傷害女主角,最後女主角離開了他,隨便找個男二號或者男三號在一起了。直到某一天,女主角帶著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秘密:原來他當時是為了我好,原來事情竟然是醬紫的,哭,各種哭,劇終。。。

你以為結束了?沒有,續集更精彩。突然間,男主角活過來了,很多種情況,反正是沒死,活過來了,然後女主角的丈夫也去世了(很有可能是為了救她,這樣更有票房)然後他倆又幸福的在一起了,剛開心了兩集不到,會出現兩種情況:1,他倆原來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妹呀,然後牽扯上上代家族的恩怨等等,2,女主角原來是一個更大的什麼集團的董事長的親生女兒,家裡更有錢,家裡兩輛直升機,上個廁所走路得三十分鐘,我靠。後面的,我就不寫了,太TM累了。3,男主角失憶,女主角失憶。。。。

下面寫男生喜歡看的小說,尤其是玄幻的:一個少年,原來在一個很不錯的家族裡,但是家族裡有內鬥,自己又因為什麼原因導致修煉不順,或者是被人欺負,父母被人欺負,媳婦被人欺負,或者原來喜歡他的不喜歡他了。然後有個奇遇,然後揹負著什麼使命,往往都是上幾層的天地,懷著巨寶,還不能說,後來救下某些美女,得罪什麼勢力。然後被仇人追殺,離開,歷練,一直到回來報仇,再認識幾個美女,美女都會莫名其妙的喜歡上他,還有寵物,夥伴。而且還可能會煉丹、煉器、練陣、會各種各樣的其他技能,反正超屌,每個層級:比如大斗師、鬥靈、鬥王、鬥皇、鬥尊,每級都差九個階層,每個階層分初級、中級、高階、圓滿等,主角每次豆王幹豆皇,挑鬥尊,每次都不死,而且每次派過來追殺他的人基本都是正好比他多一個大階或者幾個小階,剛開始仇人都屌的很,最後主角都是談笑間把他們灰飛煙滅。這級世界打完稱王了,飛昇,繼續越級打,最後一直打到頂級,再稱王。然後,還有下一層。。。

講完這兩個,你們發現了什麼?對於女生,電視劇的聲音、畫面、切換都是為了讓你身臨其境,有代入感,這樣才造就了多大的明星產業和電視劇產業。對於男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經常看到別人的成功或者生活,在現實無法實現的時候,會找到小說來替代,仇富心理和報復心理會讓你在小說裡越陷越深,只要你一看就爽,就想繼續看。

我沒怎麼看過綜藝類節目,但是我覺得那些廉價的搞笑確實太浪費時間了,都是設計出來的,這個世界大多數都是假(虛)的,電影是,電視劇是,生活中的問題大多數也都是,所有的道德觀/三觀也都是虛的,都不是實實在在的,這些我都明白,只是像綜藝節目這種對自己成長一點幫助都沒有浪費時間的事為啥還有那麼多人看,買本《意林》看不香嗎?

6·認同感

這段我有點不太想寫,肯定一些人看著不爽,甚至會攻擊我,我拿一個例子開頭吧,是在《青年文摘》上看到的一個男孩追愛豆(我至今還不明白為啥明星叫愛豆)的故事,為了給愛豆打榜,她花光了自己收入的每一分錢,又參加各種愛豆的見面會,當然他們都有群和組織,每次愛豆出新歌的時候,組織者都要求他們大量的買,甚至要求未成年給父母騙錢去買,為了什麼打榜,也是費盡心血,個別活躍花錢花的多的人會被推薦到愛豆見面,網上有愛豆的負面新聞了,組織者會立馬要求他們上線開撕為愛豆正名,還要拉同學一起為愛豆加油,參加演唱會支援。反正就是一切都是圍著愛豆轉,我看到這些就直接想到一個詞:傳銷,這跟傳銷有什麼區別?現在年輕人都那麼好忽悠的嗎?當然,作者最後上岸了,自己也進行了反思。

第二個例子,應該是17年的時候,當時我剛進入房產行業,人事部招來了一個女生,剛畢業,很活潑,很開朗,甚至有些瘋,上來做自我介紹,我當時就給旁邊的同事說,她百分百做過xx直銷,很有可能現在也在做。我同事不信,後來一問,果然是,而且她現在也在做那個產品,家裡一堆產品。我同事請我吃了個飯我才告訴他為什麼,這女孩性格就是屬於那種特別沒有安全感的女生,表面的活潑其實源自內心的空虛和渴望認同,單親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特別內向,不相信外面的世界,一個就是她這種的,特別外向開朗(特別容易被騙),這種女生上大學後一旦談戀愛會很黏人,因為缺少安全感,又因為太黏人,註定分手的快,而男生為了快速斬斷關係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舉動,然後這個女生就感覺所有男人都是渣男,都不能相信,當你稍微跟她深入一聊天,她就會把這些事情都告訴你,然後把你當作朋友(其實想找人交朋友很簡單,聽對方多說,你不用說太多,只要多點頭就行了,當他噴過兩小時你也聽了兩個小時,這個時候,他已經把你當朋友了),下一段感情或者下下一段感情這種女生會理性點,但是很有可能會錯過真正對她好的人,然後她就對感情失望透了。這個女生剛從東區的某個學校畢業,東區的那個學校xx直銷比較多,而她這種性格對於直銷來說簡直就是天造地和,一定會吸納她,對於剛上大學的她來說,很輕易的就會被洗腦,整個推論就那麼簡單。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

現實中很多人因為從小環境/原生家庭的原因,或多或少都會過的不那麼幸福,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性格發育不完全,看待世界的方式跟正常人不一樣,這也是很多悲劇的由來。

舉例:一個單親家庭,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女兒,她教育給女兒的是什麼: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不要相信他們,你只有靠自己,世界很冰冷,你不能相信其他人,誰家又怎麼欺負我們了,誰之前做了怎麼對不起咱家的事兒了,這個女孩終歸會長大,她不相信男人,當她情竇初開的時候,要麼是她壓抑了很多年的感情會突然爆發,讓人接受不了,跟母親反目,覺得母親說的不對然後被一次次的被傷害;要麼因為她不相信男人,會讓一段好好的感情走向失敗,從此內心更加扭曲。

還有校園暴力,很多小時候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長大了要麼特別慫,任人欺負,(馬加爵瞭解下)但是最後一旦爆發肯定是要見血的,要麼學會弱肉強食,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這種人冷酷,殘忍,別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不當一回事的。

我在知乎上看過一個故事,簡單講:一個莆x人,為了掙錢,假意宣傳健康,給很多大學和年輕人居住區免費發放安全套,很多都扎爛了,然後一段時間後,很多人都跑到他開的醫院人流,為了擴張業務,他把很多性病攜帶者帶到這個城市去一些地方,直到很多人都跑到他醫院看病。中間還有很多內容我都忘了,比我輕描淡寫的這幾句狠的多,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真的假的,但是,很多這類人,他們從小都有家庭虐待的痛苦經歷,甚至被校園暴力過,你說是他們自己的可悲呢?還是整個社會的可悲?

因為家庭的原因,我接觸過很多刑事案件,也讀過國外的一些相關研究,發現很多情況跟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比如:美國很多歷史上有名的殺人犯(甚至中國),連環殺人犯,變態分屍案,他們大部分反而是文質彬彬,有得甚至學歷極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跟別人一起工作,生活,聊天,有的很樂於助人,很開朗,都感覺不到他們會做出那種喪心病狂的事情,仔細研究他們的童年,都會發現:很多都被家暴,有的甚至被家人性暴過,我說的沒錯,男孩。去年震驚全國的杭州殺妻分屍案,那對夫妻都是離婚帶著孩子重組,更關鍵的是:作案人4歲喪母,你敢說這從小的經歷跟他現在的結果沒有關係?

我看過一個妻子寫的文章,她很累,也很同情她丈夫,為什麼,因為她丈夫是同性戀,但是,他丈夫從小苦讀書才有了現在的成就,而且當時社會環境也接受不了同性戀,他們兩口子在別人面前裝的很恩愛,而她丈夫在公司呢,經常做一些不嚴重的“性騷擾女同事”的事情,甚至公司開會的時候她丈夫會公然講一些黃段子,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她丈夫很好色,公司高層還專門找過她給她講她丈夫的一些事情,她當然明白怎麼回事,只能疲於應付,她明白這是她丈夫的偽裝,其實他丈夫對女人根本就不感興趣,他喜歡男人。為了避免別人發現他是同性戀,所以,一直壓抑,那怕毀壞自己的名譽。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缺少什麼,就炫耀什麼吧。

再舉個例子:你問一個女生,她的愛好是什麼,90%的機率都會聽到-音樂·讀書·旅遊·美食這幾個高頻詞語,而且這幾次詞基本上都連貫出現,你真的看她的生活,她認認真真的讀過幾本書?她聽過幾場音樂會?在網易雲辦個會員就叫喜歡音樂?旅遊就甭提了,找個所謂的什麼網紅地打個卡就叫旅遊?至於美食,吃肯定是喜歡的,但是你問幾個女生自己做過飯?

前面我講過平衡,大家也許沒重視,以前我線下講課,每次都會先寫下這兩個詞“人性”“平衡”這個是我近幾年讀書/觀察/思考的核心。

繼續講回認同感,聽過一個創業的故事,一個老闆講的成功經驗,說招什麼樣的人最好,招離過婚的,或者單親媽媽,家庭不幸福的,然後在公司裡面洗腦“女權主義”“精緻利己主義”說白了,就是讓她們覺得男人不可靠,只有靠自己努力奮鬥,自己一定要做出業績給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看,每次開早會都是各種抓典型,然後打雞血,要麼群情激憤/要麼抱頭痛哭,然後她們會出比男業務員多幾倍的業績,然後讓她們高消費,讓她們貸款買各種名牌名車,讓她們離不開公司。。。

大家再仔細的看下身邊做微商的/賣保險的。。。有沒有這種情況,明白?認同感就是這樣被人一點點利用的。如果一個沒有底線的壞人特別懂人性,他搞傳銷也好,搞微商也好,騙女人錢色也好,你覺得會搞不定?

以上幾個基本都是關於人性的反面的案例。別問我為啥講這麼喪的事,因為人性本惡,別給我抬槓說人性本善,請看完我去年講的《意義之網》再說。

7·陰謀論

快結束的時候,想給大家講一個陰謀論:奶頭樂。我對此抱懷疑態度,但是,裡面還是一些東西值得反思的,大家權當看著玩。

每天刷某音,翻票圈,逛某寶,看著娛樂圈的恩怨情仇,玩著嗨爆的網遊,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裡,大家過的似乎悠哉遊哉,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活在一個驚天大陰謀中。

他們要做的就是不讓這80%的人意識到(淡化)自己身處則會中境地。避免他們不滿,仇富。(多說一句,上期《意義之網》的後面我講過王朝更迭的原因,中國古代所有的王朝都是一樣,王朝成立-社會資源/土地重新分配-地主豪強出頭-資源/土地越來越集中在富人手中-窮人越來越多,沒有活路-起義爆發-新王朝-重新分配土地和資源-一直這樣迴圈)

所以,就要想一個辦法,有一個戰略學家提出一個“奶頭樂”理論:想維持社會的穩定,就要像安撫嬰兒一樣的安撫底層的人,往他們嘴裡塞進一個奶頭,以低成本/半滿足的方式去麻醉他們,然後向他們灌輸精英階層準備好的娛樂大餐。

如此一來,人們就會滿足於此,有工作,可以打發空閒時間,沒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的處境,也就不會因為貧富差距而產生不滿,更不會去挑戰階級分化的問題。

現實世界其實也是如此,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全世界幾乎同時開啟了“造星模式”全國開始瘋狂追星,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花邊新聞和八卦訊息,以及各種綜藝娛樂,天王天后們一茬接著一茬。

媒體(傳統媒體/網路媒體/自媒體)將所有的內容娛樂化,一直延續到現在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娛樂至死》這本書推薦大家看下,我沒看過,有機會會讀的。

不過在現在,“娛樂至死”這一現象倒成了見怪不怪的平常事了,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嘴裡被塞著奶頭。希望自己能夠被控制,只要能夠永久的享受著精英階層帶給我們的精神麻醉劑。

上面的大家自己品,網上也有很多關於“奶頭樂”的講解,比我這說的要精彩的多,也陰謀的多。這種觀點見仁見智,但是,娛樂至死這一現象確實存在,大家想下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打遊戲,花多少時間刷抖音,花多少時間逛微博,這個,誰都勸不動,只有自己明白自己要什麼才能解決。

8·總結·結尾

總結來說: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別人的設計和套路中,小到手機遊戲、零食、鑽石、KTV、麥當勞、外賣,大到買車、房產、銀行存款,這些都是,總之,讓你不斷的花錢;前提是:你不斷的掙錢;再前提就是:底層人民不斷的工作、掙錢,你不幹活,誰給你錢?你不掙錢,怎麼花錢?你不花錢,上層怎麼掙錢。

而這些所有的設計都是基於人性的設計而來,我們沒必要掙扎,因為你本身在這個圈子內,甚至你還要利用這些去設計別人,我們只有瞭解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只要不做違心的事,問心無愧即可。

而社會上所有的賺錢套路只有三個:底層收智商稅,中層找接盤俠,上層玩金融。這句話可以專門拉出來一期講幾天,希望有機會吧,如果今天講的你都沒記住,就記住這三句話:底層收智商稅,中層找接盤俠,上層玩金融。將來慢慢你就明白這三句話的意思了。

結尾了,給大家放一張圖片吧,這是2020年我最感動的一件事,這件事很小,但我為此哭了兩次。

今年估計會很忙,也許下次講課又要等一年了,也可能那天發神經講一期了,現在十幾個群,因為現在QQ限制群發相同內容,所以必須減少,最好減少到5個群,不想聽的早點退出吧,儘量最近把所有人都挪到5個群,想要之前我課件的私聊我,比如:意義之網,套路,這些文章,想要那個,私聊我,我發給你,有想抬槓的就免了,我沒那工夫。想問問題的直接發給我,我QQ近幾天會線上回覆問題,其他時間我很少上QQ,上線了看到問題了我會回覆。

最後用一句用我最喜歡的玄幻小說《知北遊》裡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次分享,感謝一直支援我的人!

生命的長河是多麼迂迴,希望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父母在,幸福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