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的男朋友是一位十分紳士,並且有良好的教養的人,直到我跟他去了他的家裡,見到了他的媽媽,卻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

我和男朋友是大學同學,我們大二便開始在一起了,我只知道,他的家庭條件還不錯,家裡是在當地開廠子的,男朋友的教養很好,他很紳士,就連我周圍的閨蜜,都覺得他很有禮貌。

大學畢業後,因為我們想將我們的婚事定下來,所以,我跟他一起回他家去見他父母,卻在見到他的媽媽後,讓我大吃一驚。

如果說我的男朋友,是一位風度翩翩的貴公子,那麼,我男朋友的媽媽,就是典型的“暴發戶女人”,怎麼看怎麼像“地主婆”!

真的,我初見她時,她手上戴了不下五隻金鐲子,五十餘歲的女人,濃妝豔抹,還穿了一件桃粉色亮閃閃的緊身連衣裙,關鍵是她不足1.6米的身高,體重卻足足有150斤。

見到我後,她更是正眼都沒給過我一下,還將我的祖宗八代都跟查戶口似的問了一遍。當知道我的父母只是普通職工時,更是十分不屑一顧。

反倒是男朋友的爸爸,同男朋友一般,很紳士,很禮貌。但他爸爸,貌似在家裡並不做主。

男友媽媽,當著我的面,便因為一件小事,訓斥了男友爸爸。但是,她對我男友卻特別的好,都不會大聲地和他說話。對於這樣一位未來婆婆,實在是讓我心有餘悸。

我很愛我的男朋友,但對於他的家庭和這位“未來婆婆”,我的心中卻產生了懼意,我沒有信心能夠處理好這樣的婆媳關係。更不相信她未來會像對我男友那樣,溫柔待我。”

這就是心理學中典型“暈輪效應”的表現,當我們看到某種事物,感覺他很美好時,連帶他周圍的一切,我們都會將之想象得很美好。

“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都可以說是“暈輪效應”。

蘇聯學者博達列夫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課堂上,他將同一個人的同一張照片,分別出示給兩批學生。

其中一批學生,他告訴他們:這是一名罪犯,因故意殺人而入獄。

之後,他卻告訴另外一批學生:這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

然後,他要求學生根據這個人的形象,來描述他可能具有的性格。

結果,第一批學生的評價幾乎全部都是貶義的;而第二批學生卻全部都是讚美。

“暈輪效應”是一把雙刃劍,它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就像這位女孩,她想象中的男友媽媽,一定是一位,有氣質、有修養的溫婉女人。所以,見到實際中的男友媽媽時,才會產生如此的不可置信,並且因為這種心理巨大的落差,而對這段感情,都產生了質疑。

人無完人,不要因為一個人的美好,而要求他周圍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美好起來。包括,因為心理落差而產生的對“未來婆婆”的認知,或許都不過是一葉障目或以偏概全了。

真正瞭解一個人,還要走近她,透過慢慢地相處來進行了解。

首先,女孩切莫將自己心理的這種落差,著急告訴自己的男朋友,以免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

其次,女孩可以製造與“未來婆婆”獨處的機會,以此來試探,這位“未來婆婆”對待你真實的態度。兩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了解,獨處時,她對你的態度,才是她真正的態度。之後,你可以透過這些實際態度,來判斷是否能夠與她相處愉快。

再次,還可以透過旁敲側擊來詢問男友,你們婚後是否會同他的父母共同居住?得到他的答案,你也便了解清楚了,他父母對你們婚後生活的干涉度。

如果你的男友並未打算婚後與父母共同居住,那麼,他母親怎樣,對你們生活的影響也就不太大了。婆媳之間,維持表面的平和,也是一種和諧相處之道。

當然,女孩還要進一步瞭解,你的男友是否“媽寶男”,他對於他的媽媽,是否言聽計從?還是較為獨立的,有著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對一個人的評價,絕非一次的見面,便能夠判斷出來的!包括她對自己先生的態度,都有可能是對你的一種試探。所以,不要著急對一個人就此下定論。

辯證地對對待我們心中的光環,理性地對待生活中所遇之人,才能夠走出一片燦爛的人生。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從一個小三引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