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和無互相產生,難和易也相互成就,長和短互相比照,而高和下也互相依存,音和聲相互諧調,前和後互相連線。
這也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需要同頻,都需要處於同一個頻道上,同時對和錯就如同黑與白一樣,都有著兩面性,並不能割裂而存在。
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聊天一樣,如果一方不願意聽,一方強說,即便再以“我為你好”為動機,也無法達成和諧關係。
真正的聰明人,話不多但狠、穩和準
珊珊是一個漂亮的女孩,不僅性格活潑,而且做事相當有分寸,總是能把各種事做得很利落,只不過珊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話多。
有一次她在單位接待兩個重要的客人,然後聊到之前的一位老師,為了拉近關係,於是將這位老師的前塵往事以及有趣的八卦,甚至旁聽來的小道訊息,都說了個底朝天。只見這位客人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最後一問,才知道這位老師是客人的親屬。
而珊珊瞬間尷尬在那,沒管住自己的嘴而亂說一氣。珊珊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淺表交往很難判斷對面的人有著怎樣的人際關係,甚至對方的性格也無法窺探。如果一味將自己坦白,根本就是一種幼稚和情商低的行為。
年輕人總是笑話成年人“油膩”,總是說話時喜歡說一半留一半,然而卻不知道“語不驚人死不休”表面上看起來很酷、很個性,實際上那些話太具有殺傷力,總會在某種程度或以後的某一天,威脅到自己的人際關係或是對自己的成長體系有著負面的影響。
而那些真正的聰明人,並不是不說,而是在關鍵的時候才說。他們不是沒有語言素材,更不是嘴裡沒話,只是剋制和隱忍,將每一句話都精煉到有用,然後狠狠說,說到恰到好處,這才是說話的藝術。
真正的聰明人,都特別會聊天李筱懿在最初做採訪時,總是直接問:你最艱難的時候想過放棄嗎?你的願望是什麼?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樣的問法,通常只能得到是或不是的答案,但並沒有走心,也沒有激發起對方的共情,也不可能調動採訪者的情緒。
而她的師父才會這樣說:你辦公室的這幅畫很有趣,這幾個字也特別好看,你為什麼喜歡它呢?你的狀態比之前好很多,有什麼竅門嗎?
這兩種問法,一種是以“我”為導向的,言外之意是請回答我的問題;一種問法是先拉近關係,然後共情,最後把問題作為開放式來提問,以“對方”為主體,同時提問者會少說,而請採訪者多說。
這與楊瀾在《學會提問》中對於採訪者的方法完全一致,楊瀾在採訪時,先會去融洽氣氛進行破冰,然後將問題拋給對方,自己耐心地傾聽。
這也說明:聰明和智慧的人,從來不會說太多話,而是在關鍵的時候才會插一兩句話。
也可以說情商高的人懂得說很多話和“會說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些高情商的人不一定是滔滔不絕的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耐性傾聽,有效溝通,而不是急著去搶答。
少說話的人,才是真聰明很多人都喜歡一句話堵死人,你讓我不爽,我就拿話噎死你,來表現“我很厲害,你是我手下敗將”,殊不知這樣的“爭氣”不過是給自己不留後路的選擇。
這是因為爭論沒有意義,生活中並沒有什麼大事大非,要爭得頭破血流,甚至非爭論個高低出來。
事實上,那些話多而且說話口無遮攔的人,都悄悄被別人“拉黑”在了交際圈內,因為他們不願意跟傻瓜去爭論,更不願意浪費精力去在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上“爭奇鬥豔”。
正如李筱懿說過一句話:還是不要做一個橙子,把自己榨乾了汁就被人扔掉。要成為一棵橙樹,春華秋實年年繁茂。
乍一聽,似乎有點自私,從小到大,我們被灌輸的思想,都是讓我們要做一個老實人,要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凡事要為別人考慮,然而真正做到“舍我”的時候,除了被拋棄和被嫌棄之外,再無他物。
想到一句話:小刀之所以好用,是因為有時候溫柔,有時候鋒利,然後經歷過各種疼痛,才有瞭如今的價值。
這跟平時愛說話的人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即便是滔滔不絕地為著眾人好,而不斷高談闊論,即便是掏心掏肺地以“我為你好”而前赴後繼,也最終擺脫不了涼涼的結果。
結語老子說:不二,是聖人的行事法則。
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真的“二”,多半會有人說對方傻。只不過在生活中,總是有喜歡的人,也有厭惡的人,有認為正確的事,也有錯誤的事。
儘管我們都喜歡萬事順利,但總還有一些不想聽而別人又一直在說的話,這時候很少有人會想到要“合二為一”,也就是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的。
而那些只顧自己說得爽快的人,又何曾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呢?這是因為人性的弱點,人們都貪戀自己喜歡的一面,而排斥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東西。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到了“無為而治”,也就是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想法去替代客觀規律,不要用自己的一己之私,來強迫別人接受你所謂的“好”。
也只有做到站在對方立場上的“無我”和“無私”,才能合乎天道和人道,自然也能博得對方的喜歡與認同了。
聰明人正是懂得了知行合一的道理,才能做到守拙、藏心,透過不過反省自己,才能踏踏實實做事情,用事實來說話,就越來越能接近真理。
正所謂:人沒有太大能耐時,不要太喋喋不休,不要太過於固執己見,因為你的想法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這時候要擺正心態,生活的智慧是接受可選擇,接受無法選擇的,然後學會閉嘴,往往是少說的那些話,才會成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