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信任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其寶貴,人們都渴望擁有它,遺憾的是,這種渴望之情常常會讓我們陷入對它的高估。  我的一個朋友,就經常因為誤判他人對自己的信任而陷入煩惱。

  有一次我們一起喝咖啡,在天南地北地瞎聊一通之後,他突然問我,我怎麼才能知道別人是真的信任我呢?  我說你問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太難回答了。要不你給個具體的例子吧。  他於是給我舉了個最近發生的例子。  他說,我的一個朋友最近對我突然變得有些冷漠,已經到了不願意與我單獨見面的程度了。每次我約他,他都會帶上其他一些我們共同的朋友,而且在這種多人見面的場合裡,我都能夠明確地感受到,他在與我保持距離。  這有什麼問題嗎?我問他。  當然有問題了,他回答說,要知道之前我們的關係可是很近的。  近到什麼程度?我問。  近到他經常約我單獨見面。尤其是前一陣在他情場失意時,他還多次找我傾訴內心的苦悶,希望我能夠給他力量。另外,他去年在生活中與家人相處中遇到了不少煩心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會經常找我單獨聊天。他曾經說過,我是最能夠在他遇到困難時,給他提供幫助的朋友。  當時你們的關係看上去的確很近。我說。  所以我才弄不明白,為什麼最近他突然對我變得冷漠起來了。說完這句話,他還直接開始了分析:我估計很可能是因為他在脆弱時向我暴露得太多了,後來回想起來會有不安全感,覺得我掌握了他的那些多少屬於隱私的東西。現在他已經走過了那些低谷,不願意再去回憶它們了,想與它們及知情者都保持距離。

  

  相信我的這位朋友遇到的情形,很多人也都經歷過。他對這種情形的分析,很多人也都應用過。  然而這種分析並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  問題的本質在於他對關係品質尤其是對信任的判斷是有問題的。  當他說當年與那位朋友的關係很“近”時,沒有注意到那是在特殊情境中出現的“近”。那種“近”與真正的有品質的關係尤其是信任幾乎沒有關係。他更沒意識到,當時那位朋友在向自己訴苦時,自己在潛意識裡,很可能是有一種通過了解對方痛苦,以滿足自己的獵奇心同時也獲得優越感的傾向的——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傾向或偏好。  當我在咖啡喝到一半的某個適當時候,將上面的這些判斷告訴他時,他有些震驚,但同時表示不解。

  他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有獵奇心或借他人痛苦讓自己擁有優越感的想法,他覺得自己絕對不是那種人。此外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透露痛苦和隱私居然和信任無關。  如果不是因為信任,一個人怎麼會願意讓他人瞭解自己的痛苦甚至是隱私呢?  我試著向他解釋,但效果不佳,直到我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的朋友向你傾訴自己的傷痛時,你對他的價值是什麼?或者直白地講,他在把你當什麼?  他在把我當渲洩情緒的垃圾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把這句話說出後,他馬上就認可了我前面的結論。  這樣分析下來,看來那的確不是真正的信任。說出這個贊同後,他又問我,但什麼是真正的信任呢?  我不知道。因為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總有一些判斷信任的基本原則吧。他繼續問我,希望我說些什麼。  好吧,那就說一些我對於如何判斷信任的理解,我看了看他渴望的眼神,覺得那是一種信任,於是就說了下面的幾點。

信任 知多少TRUST

  首先,我們需要對一個人際關係存在的價值進行定義。

  無論承認與否,當我們將精力投入到一個人際關係中去時,多少都會有一種對它的期待。這種期待,如果上升到有意識的層面,就是目標。  拿一些我們對常見的人際關係的期待來舉例,就可以瞭解這一點。  比如,對於同學關係,我們的合理期待常常是學習上的競爭與分享,相聚時能夠聊一些同學時期的共同話題等;  比如,對於摯友關係,我們的合理期待是聽到處理問題的建議,分享對一些話題的深入見解,以及對自己缺點進行規勸等;  比如,對於同事的關係,我們的合理期待是向我們提供真實的幫助,不能合作時,告訴我們真實的情況,而不是糊弄我們等;  ……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理性地定義對於一個人際關係的期待或目標,尤其要注意不要定得太高。比如,希望一個普通朋友能夠借大金額的錢給自己;在自己遭受挫折時,自己的遠房親戚能夠拉自己一把,等等。  只有定義好對於一種人際關係的目標,我們才能夠建立評價該關係中信任的標準。  其次,我們要特別小心對待涉及個人傷痛和隱私的話題。

  當一個人處於低谷期時,其本能的訴求是能夠找人傾訴並獲得理解。但由於這種訴求太過本能,而且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傾訴者在情緒恢復之後,常常會對自己的做法有後悔感。因此,這種傾訴很可能與信任無關。生活中很多人在難過時,常常對傾訴物件不加選擇。那些輕易在大街上喊冤的人,以及那些逢人就訴苦的人,就屬於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  在多數情況下,一個成熟的人常常能夠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傾訴,也會選擇真正合適的物件。如果一個人找你傾訴自己的不幸,而此前你與對方的交往並不能夠證實存在高強度的信任時,一種更好的做法是,不要做那個傾聽者。  也就是說,要在確定信任存在後再聽人訴苦,而不是將對方向自己訴苦作為判斷信任的依據。  在涉及個人傷痛和隱私話題時,還要特別注意管理自己潛意識中的獵奇心和優越感。  第三,要根據對方的行動——而不是言語——與自己對該人際關係的期待(目標)的關係,來進行信任強度的判斷,而不要錯誤地進行關聯。

  比如,我們與一個人的關係是同學。那麼,最強有力的支援信任強度的依據,就是對方在學習上與我們真誠相待,比如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分享給我們,在共同完成一些專案時,相互支援等。至於見面時交流的那些對於明顯八卦的議論等,就不應該作為判斷信任強度的依據。  避免錯誤地進行關聯,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期望和情緒。

  有時候,我們過於朝“好”的方向想事情,就會很容易想當然地把對方一個禮貌性的微笑,當作對我們的信任和偏好(這種情況最常見的例子,是一個男生追求一個女生時,常常把女生的一個無關的舉動,誤認為是對自己示好)。而當我們與對方因為興趣愛好或性格相近,“聊得來”時,也容易誤將相似的喜好當作判斷信任的依據——這是情緒對我們判斷力的影響。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十分需要注意但又很難判斷的。要在這些方面做出有品質的判斷,需要擁有很強的思辯力。  還有最後一條,我喝完最後一口咖啡,準備起身趕往下一個會議了,就是要經常提醒自己,輕易獲得的東西很少有大價值,而信任卻是世間最寶貴的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各人自有各人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