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一個人,說過一句話:

“跟那些世界級的大公司相比,我們那點兒實力很難開發新產品,所以我首先看看國外大企業在做什麼產品,而且要看看什麼產品好賣,然後我再決定做什麼,這樣成功的機率要大得多。”

我想:

我們這些小微的個體,我們這點實力是不是更加難以開發新產品?

那如果我們也想自己乾點事情,需要怎麼辦?

說這句話的人,名字叫做段永平。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他:用平常心迴歸原點思考,然後選擇正確的事情;再用本份主義,把事情做正確。

在我看來,我們如果想要做點事兒,也需要深入研究這句話。

我的理解,這句話的核心在於一點“後發制人”。

第一,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實力弱小,資金不夠,那在選擇專案的時候,就不能去看那些需要大資金投入的。我們唯一能夠相對奢侈一點擁有的,就是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多去想一想怎樣把時間和精力投出去,可以換回比較大的回報。當然,搬磚是肯定沒戲的。

後發制人,第一步是選擇正確的路。

第二,我們要睜開自己的眼睛,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不多去看看,恐怕靠有限的認知很難打破腦海裡的牢籠。去哪裡看?去發達地區看,去發達城市看。怎麼看?找到那些你認為成功的人去看。看什麼?看他們是怎樣做事的,他們每天都做了什麼,他們是怎樣一步步地做到現在這個程度的?看了之後做什麼?想一想自己可以不可以複製他,可不可以學習他。這樣,或許立起來的可能性會大一點。

後發制人,第二步是找到正確路上可以模仿的人。

第三,我們要找到自己適合的產品。現在產品太多了,是選擇實物產品還是虛擬產品?是選擇家鄉特產還是賣奶茶?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產品?

1、儘量不需要壓貨的產品;2,儘量不需要開實體店的產品;3、復購率高的產品。再結合自身的情況,看看市場的情況,做出選擇。

後發制人,第三步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第四,專案有了,對標的物件有了,產品也有了,後面就是狠狠地幹活了。我們說幹活,那得有個運營系統,這樣成功的機率才會大一點。

這個運營系統,不會是自己摸爬滾打找到的,往往在摸爬滾打的過程中,運營系統沒搞明白,自己先摔得七葷八素了。

我們的運營系統,是三千法則。三千法則,說白了就是長期主義和穩健主義。

對長期主義堅守,對穩健主義踐行。

三千法則,並不是一個可以暴富的運營系統,但他的特點是,只要去做了,堅持100天后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三千法則,具體來說:鎖定一個專案之後,每天搞定30個精準流量,每天做30個轉化工具,每天關注30個同行,堅持100天。

這是我理解的後發制人的第四步,鎖定專案後長期持有三千法則。

後發制人,不是真正為了去制人,而是讓自己不斷地超越關注的人,超越得多了,自然就做成了。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媳關係公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