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詢問過身邊的很多朋友,也諮詢過相關的專家,聽到過很多很多不同的聲音,在大部分女性視覺中,家庭關係排序應該是:夫妻-雙方父母-子女,而在大部分男性視覺中是:我-自己父母-妻子-子女-妻子父母。
一看這個排序內容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女性在生活中高比例比男性更理智面對家庭關係了,而且往往處理家庭關係的都是女性,男性屬於輔助作用!原因在於,女性更多的參與家庭關係中,而男性則屬於較女性而言更少的或者說更被善待溺愛的參與其中。而且專家表明,經過生活驗證,夫妻-雙方父母-子女的這種家庭關係排序順序也是最科學的。
首先講講千古難題,婆媳關係!很多現實生活中,包括電視劇情節,都在敘述婆媳關係的難相處,讓從媳婦熬成婆的婆婆們跟剛入門的新媳婦們都聞風喪膽心有餘悸,如若碰上個甩手掌櫃般的媽寶,鳳凰男,兩代人一起住的等等這種男性,那婆媳大戰應該是每天小吵三五天大吵的情況!其實不是說真的有仇,我也見過那種家裡婆媳吵的不可開交出門還是相互維護不讓別人欺負自己人的婆媳關係的。
那又為什麼會如此呢?
其實莫過於所有關係人之間的人和事,邊界界限不明造成的!比如夫妻如果不以小家為首要考慮因素處理事情,不由明理的自說自話,我媽說,我爸說,誰誰誰說等等,都會造成矛盾升級,夫妻吵架本來可以親親摟摟抱抱就完事,可一旦沒有感情基礎的第三人,不管是婆婆媽還是朋友親戚,特別是婆婆,一旦參與,必定是老帳新帳疊加,嚴重的還會附加利息,更甚是利滾利,變成兩家人的矛盾,變成離婚的理由!甚至可笑的理由就只是誰拖地誰洗碗誰晾衣服的事,可笑至極!
那此時應該如何處理才正確呢?
不論因為什麼原因夫妻間吵架,內部問題內部消化,夫妻間的事誰都不要說與長輩聽,特別是雞毛蒜皮吵架的事,那你說了就是找外援就是把配偶當外人,把父母當成家裡主力軍,因為夫妻間的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父母參與就是小事放大再放大,這叫自掘墳墓!
再者,如果是原則性問題,夫妻間解決不了的,你確定日子不過了的那你可以找父母援助,這時候血親可以幫你抵禦外敵,但凡沒到這程度的,夫妻還是一家人為前提的,父母就只是父母,並不能為你們的感情添磚加瓦,父母皆疼自己子女多一點,我們小時候跟別人打架,父母也是根本上先維護自己子女的啊,那媳婦們何苦覺得婆婆會幫自己處理他兒子呢,所以有此念想的姑娘別等失望再恍然大悟,護犢子是人之常情,你要求男人的應該是你們自己處理自己家庭問題而不是求得父母幫助即可!
而且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對待雙方父母應該是一視同仁,要一碗水端平!現在80-90-00後當道,很多都是獨生子女,過年過節的,不要冷落一方老人,要麼全部聚一起,要麼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否則誰還不是親媽親爸生養長大,心裡手裡的寶貝呢?對吧?
小夫妻如果可以做到如此,那父母們是不是更應該如此呢?以前都是40-50後的頑固派婆婆媽們,如今是越來越先進的60-70後婆婆媽們,她們更具有時代與時俱進的意義,溝通就可以解決很多細枝末節矛盾隱患的問題,所以並不會那麼難,難的是在於相互之間不溝通,在於主導思想家庭關係不正確排序。
有很多婆婆媽們還以為孩子還是孩子,結婚了還不懂婚姻怎麼過,還要聽婆婆媽們的自己那一套,手伸的過長,導致小夫妻日子一地雞毛。老人們可千萬別忘記,自然規律到年齡你就懂如何繁育子嗣,生了孩子就懂得如何哺乳,無非大同小異的就是過程完美點還是不完美點麼,婆婆媽們不需要您們給別人那麼多生活意見,哪怕那是你孩子,過好你們自己老人生活維護好你們老人自己的小家即可!
子女作為新時代小夫妻的最後一道關係題,給點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都說夫妻關係好是最好的子女教育啟蒙,夫妻恩愛是孩子的很多好性格發展的前提,更多的是幫助引導孩子健康的心理狀態。孩子一定不是夫妻之間的排位第一或者唯一重要的事,不能有了孩子忘記二人世界,不能太過於沉浸孩子書本教育不能自拔。
我始終堅信,多帶接觸大自然的返璞歸真比英語音樂薰陶更重要,帶孩子參與學做家務參與家庭責任承擔比考試滿分更重要。父母應該是一種是以身作則示範教育作用,而不是按牛頭飲水拔苗助長的模式。心理專家教育學家都提倡父母以身作則的教育,不言自威,不需要嘮叨孩子依然被你吸引聽你教育,如果自身不硬,棍棒底下也出逆子。
萬千小家萬千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論是新夫妻,小夫妻,老夫妻,還是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幸福只有一條,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維護!先維護好夫妻雙方的小家,多溝通多付出少計較,先管好夫妻自己,再承擔父母責任,再前赴後繼帶領好祖國下一代,祝福所有小家大家和和美美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