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生活中,有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真理,而我卻認為這是不對的。
你品一下,是不是這句話聽起來,就好像認命了?
隱隱地無力感,好像我性格也就那樣了,發生任何事情都在正常不過了。
稍微再往深處想一下,性格決定命運只是一個現象而已,並沒有點明其中的本質。
如果真的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
如果我們也不知道,那又怎麼能輕易下結論說性格決定命運呢?
其實,關於什麼決定命運,我聽過這樣一個最好的回答。
真正決定命運的,是我們所處的環境。
古往今來,不管是歷史名人也好,普通凡人也罷,縱觀他們的成功發現他們都身處好環境之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01:鼠在所居,人固擇地李斯在成功之前,只是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
其實,就是一個吃喝不愁的崗位,他最喜歡的事情莫過於在上班時間偷懶,牽著一條小土狗,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子,外出閒逛。
日子一天天過,突然一件偶然而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李斯突然內急,他捧著肚子直奔廁所而去,發現廁所裡的幾隻老鼠,正在吃人的排洩物,見有人來,立刻驚慌而逃。
李斯解決完內急,突然在想,這老鼠們只不過想填飽肚子而已,可就是這點小事都這麼艱難。
只要有人來,就要落荒而逃。
可轉頭一想,糧倉裡的老鼠,吃的都是上好的米麥,平時住在糧倉裡,人來了也不怕,隨便往哪個洞裡一鑽,更談不上擔心性命了。
同樣都是老鼠,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為此他特意做了一個實驗,把兩個地方的老鼠換一下,幾天之後,他驚奇地看到在糧倉的老鼠開始吃不飽,怕見人了;在廁所的老鼠開始吃得好,不怕人了。
因此,李斯發現原來,"鼠在所居,人固擇地" 。
老鼠的行為取決於它所居住的環境,人更是如此呀,人居住的環境決定了他的選擇。
從那之後,李斯遠離了這個懶散的地方,他去結交更加優秀的同事,自己也變得更上進,幫助秦國實現了統一大業。
人無所謂能幹不能幹,全看自己是否選擇了有利的環境。
好的環境可以帶給人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好的環境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挫敗,讓自己一蹶不振。
如果我們想有更好的發展,就要選擇一種積極的環境,只有不斷去嘗試,才更容易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華,連線到更優秀的人,進入優質的圈子,實現自我的價值。
02:開啟格局和思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考入北大後,發現他是唯一一個從農村來的學生。
在多數人眼裡,他屬於被人冷落的後進生,為了保住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把每天的時間都放在閱讀各種文學,哲學,社科等著作上。
眼看著其他人都出國留學深造,他也想試試。
為了籌到去美國留學的費用,他做起了家教,還在北大擔任教師。
可沒多久他意識到這樣攢學費太慢了,他決定曲線救國,他利用自己的優勢創辦了這家民辦學校,主營業務是幫助即將出國的學生補習英語,也接觸到一些機會,最後,他去了美國,擁有了如今的新東方。
在北大這個校園濃厚的氛圍裡,受身邊優秀同學的影響,他沒有去一所大學讀書,而是分析自己的短板,把短板變成優勢,靠著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做出瞭如今的事業。
與優秀的人為伍,我們也會不甘於現狀,更加努力,這樣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好。他的成功再一次為我們印證了環境造就命運的神話傳奇。
身處積極向上的環境,不僅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和格局,認知思維也發生了改變,更有了前進的動力,才會發現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03:平凡人也有春天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困的大學生由於媽媽生了重病,家裡僅有的錢都拿來給她治病,他卻沒有了錢來繼續學業。
媽媽勸他不要瞎花錢了,自己也就這樣了。
那晚,他是哭著睡著的,不知道為什麼命運要如此捉弄他。
他不相信,他沒有放棄對媽媽的治療,他開始利用自己的學習之餘打零工。
有次上班的途中遇到了一位老闆,聽了他的故事之後很是感動,老闆當場決定資助這位善良的大學生。
日復一日,這位大學生在老闆的資助下最終完成了學業並以全額獎學金申請了碩士學位。
他說,每年去找老闆拿資助金的時候,他看到了老闆身邊的同事個個都是精英,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他主動申請每週來公司值班。
長期呆在這個優秀進步的環境裡,他只有快速奔跑,才能追趕上其他人。
他堅信,環境改變命運。
你看,雖然他的經歷讓人心酸,可當他把自己扔到一個更加優秀的環境裡,他變得越來越好。
不要再相信什麼性格決定命運了,如果想要和命運勇敢地說不,記得把自己放到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裡吧。不為自己身處的困境所打倒,而是努力爭取機會讀書,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沒有什麼不可以,只要你相信自己,踏實肯幹,在積極向上的的環境中,總會有曙光的到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