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感來自於哪裡?幸福是怎樣定義的,簡單說就是一種心理感受,人有七情六慾,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簡單理解為因欲而生情,如果降低所有慾望,人就會迴歸自然。
我們原始人類雖然靠天吃飯當無法生產剩餘物質的懵懂期,原始群落只能抱團取暖才能裹腹,等生產力有了發展產生了剩餘物資出現了物的交換需要應隨之應運而生了用於交換的貸幣,從而開啟了類文明史。人類的文明史即是生產力的發展史更是階級社會的進化史,有了階級之分就有了不平等的存在,人們的幸福觀很大程度來源於不平等,我們先把幸福來源的根導清楚了,下面我們就中老年朋友如何安度自已的下半生就有了答案:
首先我們假定大多數人都是勤勞的,等到人到中年退休時應有一定的積蓄還有一個屬於自己有固定住房,隨著現代生活與醫療條件的改善,中國的人均壽命接近80歲,如果您現在50歲的話至少還有30年的光陰,按正常人的健康水平在60歲以前還是可以學習進步有所作為,但很多人還是老觀念,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得過且過,苟活很容易,這樣過日子生命有長度但沒有寬度更沒有厚度了。我在這裡還得給廣大的中老年朋友一個善意的提醒,當因為你的思想陳舊而無法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你的幸福感自然應會降低,當溫飽已不是問題,人的精神層次的需求就會提到日程,當社會資訊爆炸式增長,社會管理手段越來越資訊化與智慧化,你不懂智慧手機的操作連門都出不了,與周圍人的溝通越來越困難,你會覺得有種無形的牆,將你與社會遮蔽了。更不要說你能做點什麼了。所以趁著你還擁有健康的時候,一定要與時俱進,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斷學習新東西,雖然我們機體老化了,除了體力的差別,年輕人的營生我們能做,才不至等到你老去不能動的時候,還能看得懂這個精彩的世界,做一個幸福的老人。創作不易,歡迎點贊收藏,我會每天準時與您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