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四)、小人物的大格局

在銀行學校讀書的兩年裡,恩師吳鶴立對我的幫助和影響特別大。他是我們的專業課老師,不僅教我課本內的知識,也常常教我課本外的知識。正是在他的幫助和引導下,我的眼界有了很大的開拓,人生觀、世界觀也有了極大地提升,我開始懂得從社會的層面、國家的層面,來思考個人的問題。我常常想,國家把我們這些人培養出來不容易,我們一定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就連平時鍛鍊身體,也是自覺的從國家的角度來考量,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僅僅是屬於自己,更屬於我們這個國家。我只有把自己的身體鍛鍊好了,才能為國家多做一些事情、多作一些貢獻。

這樣的想法現在看來好像很可笑,但這就是我們那一代人自然而然的想法。現代的人總是喜歡從個人的角度來看社會,而我們那一代人卻總是願意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個人。我不知道,這是時代的進步呢?還是時代的悲哀?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鍛鍊身體為國家的想法,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概有十年吧,我都特自覺、特自律的開展各種鍛鍊活動,包括跑步、打球、練氣功、洗冷水浴,等等。

在學校時,每天早晨,我與最要好的同學李小筆(後來曾任招商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除了參與班上的集體晨跑以外,我們還會自覺地給自己加跑,一般都是沿著黃土嶺、侯家塘、東塘、雨花亭這條線路跑一圈,然後回到學校,大約有七、八公里。晚飯後到上晚自習前這段時間,要麼是與李小筆打乒乓球,要麼是同學們一塊打藍球。晚上九點半晚自習結束以後,我會找個沒人的地方,練上一個小時的氣功。後來參加工作了,我仍然堅持早晚跑步、打拳、洗冷水浴等鍛鍊活動。只要不是下雪這樣特別寒冷的天氣,我一般都是洗涼水澡。

由於確立了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我學習起來就特別自覺、特別有勁。除了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以外,我還到學校圖書館借閱了大量的經濟理論書籍和專業期刊。老實說,我在中專兩年學到的理論知識,可能比現在四年制本科學生學的還要多。《資本論》一至三卷,我不但認真讀了,而且還做了幾萬字的學習筆記,寫了幾萬字的學習心得。在馬克思逝世100週年之際,我還專門寫了一篇5000字的悼念文章。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養成了看書必動筆的好習慣。無論看什麼書,我都會用筆在書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語句下面劃上線,特別重要的,還會在旁邊打上幾個勾勾或星號,以便將來閱讀時引起重視。對於讀書時獲得的一些聯想和感悟,我會隨手寫在這本書上下左右的空白處。感覺對自己特別有用的書,我還會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將書中的精華部分摘錄下來,也會將自己的感悟寫上去。我發現,一本好書,總是能激發出我很多靈感。

1984至1986年,我和李小筆又不約而同的參加了湖南省首屆自學考試,而且都順利地拿到了湘湘潭大學自學考試的畢業文憑。回顧那兩年的自學生涯,至今都為自己在那兩年的勤奮努力而有小小的感動。整整兩年,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心無旁騖。每個學期要考三門功課,平均每門功課的學習時間不到二個月。為了完成學習進度,確保學習效果,我每週每天都要制定學習計劃,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有時因為工作忙,當天的學習計劃沒有完成,第二天就一定要補上。緊張的自學促成了我嚴格的自律。

1985年底,我會同20幾位有志青年,本著“振興江華經濟”的目的,成立了“江華振興社”。這些人都是近幾年從各大、中專學校畢業的青年俊傑,算是我們那裡的知識分子。他們有的在縣委、縣政府工作,有的在各局各部門工作,也有學校的老師。大家都有報國的熱血和一顆赤子之心,所以就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承弟兄們抬愛,封了我一個“財政部長”的頭銜。那時候,我們還真有點毛爺爺當年“揮辭方猷,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的豪情。

可是,江華振興社成立沒多久,縣裡有關領導就把我們叫去談話了,先是瞭解我們的宗旨、性質,然後還嚴肅地批評了我們,讓我們立即解散。因為那段時間,中國境內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已經很嚴重了,中央對任何性質的集會、結社都極度敏感,我們算是稀裡糊塗地撞在槍口上了。

不過,正是憑著這股從心底迸發出來的激情和正氣,我在30多年的金融工作生涯中,清清白白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從來沒有逾越過,即使是在遭受多次挫折和打擊的時候,也仍然表現得鬥志昂揚,信心百倍。

(五)、唯一發表文章的在校學生

在學校讀書的兩年裡,吳老師對我非常關照,常常叫我到他家裡吃飯,幫我改善生活。有時也會把他在專業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給我看,偶爾還會讓我幫他謄寫文稿。一來二去的,我也對寫文章產生了興趣。

記得是在中專快畢業的那年五月份,我看到《湖南農村金融》雜誌上發了一個徵稿啟示,我就選了其中一個題目,利用寒假期間在老家當地的一個農行營業所實習時所掌握的一些資料,以及平時閱讀時積累的一些素材與資料,寫成了《支援發展多種經營要以扶持專業戶為主》一文。而我之所以要在文章中提出“支援發展多種經營要以扶持專業戶為主”的觀點,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大家不再束手束腳,什麼賺錢就種什麼,但這也帶來了“小而全”的弊端,規模經營和商品化程度並不高。農村金融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啟動器,應該集中有限的信貸資金,多扶持一些專業戶、重點戶的發展,以促進農業集約化經營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文章寫好後,就投寄給了省農行主辦的《湖南農村金融》雜誌社,沒想到直到9月分才被雜誌社以《湖南農村金融五月徵文專輯》的形式刊登出來。那時我已經從學校畢業,分回到老家江華縣農行白芒營營業所做農金員,掛點巖口鋪鄉。當刊登我這篇文章的雜誌送到營業所的時候,我正在車站等車,準備下鄉,還是美女同事小趙拿著雜誌追到車站交到我手裡的。她當時手裡高高地舉著那本雜誌,一邊朝我跑過來,一邊高興地喊:“李忠勇,你的文章發表了。”捧著這份散發著油墨芳香的雜誌,看著自己刊登在雜誌上的文章和“湖南銀行學校在校學生李忠勇”的落款,心裡特別激動,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反覆看了好幾遍都捨不得放下,就好像在讀別人寫的文章一樣。

事後想想,如果這篇文章能在畢業之前刊登出來,也許我在分配時,就不會分到鎮上營業所來了,就算不能留在省裡,可能也會留在市裡吧。畢竟,以在校學生的身份在省級雜誌上發表專業文章,我是湖南銀行學校有史以來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也許註定就是如此吧。

���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指望愛情過一輩子的,都會以離婚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