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說說請客吃飯的事

說起請客吃飯,尤其是在春節期間,有親人的聚會,也有朋友的邀請,難免不了在飯桌上推杯換盞,小酌幾杯!親朋好友在一塊兒聚聚,吃頓飯,嘮嘮嗑,聊一聊趣聞軼事,家常理短,一來可以聯絡和增進一下親朋之間的感情,二來也為一年一度的新春歡聚而高興!這倒也無何厚非,似乎聯絡和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設一桌飯局,聚餐吃飯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習慣!在胡吃海喝中盡情享受著中國的濃濃年味!

中國人是喜歡請客的一個民族。尤其是待吃完飯後。從搶著付車費,搶著付購物費,搶著付飯錢,沒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國是一個禮讓之邦。親朋彼此之間不分你我,我的錢就是你的錢,你的錢就是我的錢,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為咱們是一家人。

這種請客搶著付費的現象,在西洋人看來,是覺得很奇怪的事。你見沒見過西洋人搶著付過車費,或者搶著付過飯費?請恕我淺陋,反正我是從來沒有見過他們會這樣做,而且他們在親朋之間多采用的是AA制,請客吃完飯多是各付各的錢,想讓他們搶著付費,你想都不用想。這些事情都顯得中國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會應酬。

其實,中國人這種應酬是利用人們喜歡佔便宜的心理。不花錢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電影等等,受益的人應該是很高興的。一次請客,兩次請客,次數多了,被請的人對於請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應”,助我升官發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處吹噓,逢人說項,增加我的聲譽,間接的與我有益。

中國人向來主張“受人錢財,與人消災”,不花錢也可以白坐車、白吃飯,也就等於受人錢財,若不與人消災,就該為人造福了。由此看來,請客乃是一種“小往大來”之道,請客的錢是不會白花的。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對於親兄弟,要計較錙銖,甚至對結髮夫妻不肯“共產”的人,為請客而揮霍千金,毫無吝嗇;又明白為什麼家無儋石、對泣牛衣的人卻有請客的閒錢。原來大多數人的請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權謀。

青蚨在荷包裡飛出去的那一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來”的遠景卻是令人誘惑的!在這極端矛盾的心情之下,可就苦了那些一毛不拔的吝嗇者。在搶著付車費,搶著付飯費的時候,由於面子的關係不好意思“不搶”,但又為了荷包的關係卻又不敢堅持要“搶”,結果是得收手時且收手,面子是顧全了,但荷包仍舊不空。最糟糕的是遇著了同道的人,你一搶,他就放鬆了,結果雖然是“求仁得仁”,卻變得啞巴吃黃連,心裡有苦說不出啊!

不過說到特別吝嗇的人,也未嘗不請客。有時候,他們請客的次數要比普通人更多,因為吝嗇者必貪,貪者畢竟抵不住那“小往大來”的遠景的誘惑!

於是,他們想拿最低的代價,去博取最大的利益:每次請客吃飯,菜揀最便宜的點,份量越少越好,最好使客人容易飽,容易膩,而主人所付費用又不多。甚至連請幾天,昨晚剩的菜,今天還可以吃,雖然讓客人吃剩菜有點卻之不恭,然而請客畢竟是請客,吃完了之後,不怕他不說一聲“謝謝”。這真是手段之中有手段,權謀之外有權謀啊!

被請的人有時候也很苦:明知道是受人之託,受人錢財,與人消災之事,但卻又沒有勇氣拒絕。隨之計劃“還席”或“回請”。受了人家的好處,再奉還若干好處給人家,這樣就算兩相抵消,不再負報答的責任。

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無非是自尋煩惱。與其這樣,還不如最乾脆的辦法是既不請人,也不怕被人請。如果有人搶著代我付費,我就一聲不響的讓我的青蚨“回龍”。如果有人是真心實意請我吃大餐,我就兩肩承一口,去吃了就走,不耐煩道一聲謝!假如人人如此,社會風氣便可以返璞歸真,社會上也可以少了許多虛偽的行為,倘若能夠做到這些,社會也不需要提倡節約和禁止宴請了!

請客吃飯,雖說是常有的事,但是,應該讓這種“請客吃飯”更單純些,更純粹些!別為了你請人家吃頓飯,或是人家請你吃頓飯,彼此之間產生什麼相互利用的關係,或是請的是奢侈,痛得是心裡,或是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搞得如此的複雜和鬧心,唯恐是那樣的話,請客吃飯在我看來,也就沒什麼必要了!那種變了味的請客吃飯,更是沒必要了!還是來的乾脆點或簡單點好!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媽媽,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