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已過不惑之年的人來說,所謂的年味兒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還能幸運的回到有爸媽的老家,還能做一些小時候過年該做的事,還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有小時候味道的飯菜,還能看見小時候一起陪伴自己長大的親人朋友......
小時候,我們家姐弟三人,爸媽除了供我們上學讀書之外還要贍養年邁的奶奶。小時候的家裡很清貧,只有過年才能勉強給孩子們做一件新衣裳,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雞鴨魚肉,那又甜又冰牙的大凍梨,剛出鍋粘牙的粘豆包,大鍋炒出來的瓜子,還有五顏六色沒有包裝論斤賣的水果糖......小時候過年之前大家都會去八里地以外的鄉里趕集,地裡的小毛道,被人們三五成群的說笑聲填滿了。不知不覺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小時候覺得那裡就像天堂一樣,什麼好吃的都有,那時候沒有色素沒有防腐劑也不用擔心什麼東西含量超標,就期盼著大人們能多買點好吃的回家過年,但總是事與願違,因為家裡沒有那麼多錢。不像現在想吃什麼也不用等到過年了,隨時可以買可以吃,但卻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小時候買年貨都是和同村的幾個大爺家一起查夥買的,然後大家都到大爺家去分年貨,至今我仍然記得大爺把一箱帶魚拿出來摔在地上摔成幾份,每家按斤算錢的情景,如今大爺大娘早已不在了,他們曾經住過的老房子也空了起來,留下的只有回憶......
準備好年貨就天天盼著過年了,那時候覺得日子好漫長,每天都掰著手指頭數日子,就盼著過年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小時候過年之前總是停電,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甚至電視都沒有,每天吃完晚飯,大人們就帶著我們去串門,沒有電就點洋蠟,一點也不影響他們打撲克和嘮嗑。我們就仨一群倆一夥的玩我們的,那時候農村屯子裡的孩子多,前後街的孩子也不怕黑都玩到很晚才回家,吃飯了大人們也不找,反正你餓了自己就回家了,哪像現在的孩子每天貼身伺候的人就得好幾個,怕冷怕熱怕摔怕丟的,那時候的孩子真是好養的很......
我們家住的是農村的老房子,至今我爸媽春夏兩季都是在老房子生活的,因為他們捨不得園子裡的一草一木,捨不得那裡越來越少的親戚鄰居們。小時候過年之前我們家都要大掃除一次,擦玻璃,掃棚上的灰,糊牆,洗被......媽媽和奶奶每天都起早貪黑的忙碌,就怕到過年那天收拾不完。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過年了,早上早早的爬起來穿上新衣服,我還記得自己每年都是一件花布做的布衫,套在棉襖外頭,爸爸有時候會給我買兩多小花,就等過年那天戴在頭上,早上起來媽媽就燉了鍋雞肉,直到現在我們家三十那天早上都是燉雞肉和米飯,吃完了飯就去大爺哥哥家裡玩了,大人們開始貼對聯福字,粘燈籠杆,準備豐盛的午飯,吃完了午飯天就要黑了,孩子們開心極了,拿出早早準備好的燈籠(其實就是一個罐頭瓶子裡邊放一塊切好的土豆,插上一根磕頭了)我們三五成群的提著自己的小燈籠東家串西家,那些和我一起提著燈籠玩的小夥伴們,也不知道你們現在還會記得嗎?
大人們開始包年夜的餃子了,後期有了電視,他們一邊看春晚一邊嘮嗑一邊包餃子,我們就提著燈籠在外面玩,也不知道冷。等發紙(東北的習俗是接近午夜的時候要在院子裡撒燈、燒紙、放鞭炮),等發完了紙吃完了年夜的餃子,這年就算過完了。
小時候對於新年的記憶有很多,那些已逝的親人們,那時候還住在一起的鄰居、鄉親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都忙著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家裡最親的人才能在過年的時候聚聚,我們總感慨年味兒淡了,其實是我們再也沒有兒時那樣停下來期待過年的心情和條件了,生活賦予我們太多的責任,故鄉無法安放肉身,他鄉無法安放靈魂,我們為了生存必須要離鄉背井,只有在每年過年的時候才能回家看一看,回憶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
想念小時候的年味兒,其實是想念那時候的人和事,想念那時候單純快樂的時光和自己,而長大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如果父母依舊辛苦,我們長大就沒有了意義,如果父母已經離開,那你就沒有了隔在死亡之間的那道簾子……
想念兒時的年味兒,不惑的年紀,孝敬父母,教育兒女,善待自己,加油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