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所產生的排斥與惱恨心理。嗔恨使我們內心失去平靜,我們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嗔恨實在是愚痴的表現。當我們生氣時,等於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使自己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嗔恨又能使微小的衝突不斷升級,當嗔恨心被付諸於行動時,理智不見了,道德不見了,甚至法律也不見了。
生氣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是出於正當理由。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大腦中最為古老的邊緣系統所主管的是情緒,而最晚進化出來的大腦皮層所主管的是認知。任何一件事發生了,邊緣系統會在第一時間產生一些情緒反應,如憤怒、恐懼等,大約6秒鐘之後大腦皮層才能夠做出認知處理,也就是說,衝動與理智之間相差了6秒鐘。所以,當我們遇到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想要發脾氣或動手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一下,深呼吸6秒鐘再做決定。
有時候在我們做事的時候,總是忘記自己的初衷,因為過程中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引起的摩擦,而釀成嚴重的行為後果。事後沒有不後悔的,如果能給他們重來一次的機會,我相信他們願意用一切來換。但是這個世上沒有後悔藥,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別人的事故當對自己的警鐘,在我們想要衝動的時候,心裡默唸6秒鐘,想想在乎自己的人,和自己在乎的人,如果他們少了你會怎樣?
古代既然有好漢不吃眼前虧這一說法,證明就算我們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該忍讓的時候就忍讓,不是說我們低頭就是弱者。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學會敬畏自己的對手。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學會向愚蠢低頭。敗而不恥,敗而不傷,人要學會善敗。更要學會向愚蠢的人低頭。
三國裡的司馬懿就是最好的證明。論身份司馬懿出身高貴,到後期司馬懿更是位高權重,即使諸葛亮寄給他一套女人衣飾,他也沒有做出任何衝動之事。可見司馬懿對自我情緒的掌控不可為不厲害。而我們呢?難道比司馬懿出身高貴?官職更大嗎?如果都沒有我們為什麼要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人,說的一些話,做的一些事情?
只要我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最終的目的地在哪裡?途中的一些磕磕絆絆都可以忽略,這也是對自我格局的提升,就像古代所說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其實都是委屈撐大的。就像我們經歷的太少,所以雞毛蒜皮都是煩惱。我們不惹事,也不能怕事,不能怕麻煩的事。在我們受到委屈與挫折時,告訴自己我又成長了一步,離遇見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點。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對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帶幾年,你且看他!
正視自己的一切,在遇到問題時,抽身出來俯瞰整個事件,以旁觀者的身份分析問題,把最好的與最壞的結果都考慮下,如果自己覺得值得並可以承擔的起所有後果,那麼就遵循自己的本心,承擔自己該承擔的。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