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過來的人生中,總有幾個讓你掛懷的人,也許是友人,也許是愛人,也許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陌生人……誰都可以被銘記,誰也都可能被遺忘。
Y是個優秀的人,每個學期不是班長就是數學課代表。她一直很熱情,也一直很淡漠。
記得最開始的時候,Y和M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閨蜜。她們的關係親密而奇妙。
M有一個很喜歡的歌手,Y也一直在推薦那位歌手的歌曲,也經常會附上文字,“xxx出新歌了,很不錯哦✧٩(ˊωˋ*)و✧”。
她們給人一種志趣相投的感覺,但也像是點頭之交。
後來M隨父母轉學離開,Y也只是淡淡地說:“她是個很好的朋友。”她再也沒有推薦歌曲。
那一年她是班長,沒再去經營天長地久的友誼,只是尋找了些泛泛之交。
她開始變得真實,習慣性地將情緒外放,也經常向我吐槽某些不如意的事,甚至開始當面對同學進行批判。
機緣巧合下,我和M在網路上相遇。她詢問著關於Y的訊息,我如實告知。
“她沒再安利歌曲了,她並不喜歡那些東西。”
“我知道啊,但是她願意為我去了解。”她熟練地解釋說,“我們是最瞭解彼此的人。她知道我喜歡看行動,才會去搜、去聽,好增加話題;我也知道她不願意真正投入感情,所以經常帶著她結交朋友,把她推進紅塵。”
“正因為如此,她是個可憐人。我們很大機率不會重逢,她記得我,但不會見我。所以我不想以網路的方式闖進她的生活,但還是很關心,所以才問你啊。”她猶豫了很久,說“感謝遇見。”
我漸漸明白,原來Y對M也是真心實意,願意為了朋友隱去不完美的一面,願意為朋友接受新事物。
但她仍然是疏離的,不會真正地產生友誼,將別人放在心外,去探查,去了解,也時刻準備著從中脫身。
和Y成為朋友,是件幸運的事,她能為你而改變自己的關注點;但也同樣不幸,她總能模糊真假的界限。在她面前,多數人都是愚者。
後來換了學校,有了新同學,幸運地當上了組長。組裡一共四個人,除下我都是男生。
他們三個的關係不好描述,都只在“三結義”的圈子裡來往,但每段時間都只能有兩個人開心,另一個被撂在一旁。但這種孤獨也有周期,誰都要經歷,誰都無法逃避。
一次,S明目張膽地坐在C的座位上,與一個組外的男生嬉笑。他第一次打破了這種不成文的規矩,後來也成為了班上第一個早戀的人。
相反,C和L仍是極為要好,就像在堅守陣地一般。直至班上一位大神著手打造“凌晨”同人文的時候,他們也神不知鬼不覺地有了心上人。
一回,班花打趣似地問C:“Do you like L?”C笑得放肆,連忙答著“yes”。
此事一出,什麼開玩笑的都消失了,反而幫忙把之前的言論都壓了下去。
之前的大神很嚴肅地說著:“開玩笑而已,不能太過火。凌晨是假的,我們身邊只有C和L,他們是獨立的自由的。”
我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不大關心地當起觀眾來,欣賞著他們兩位的“漫漫追妻路”。
快畢業的時候,那兩個女生還是不理不睬的模樣,但這種“不迴應便是最好的迴應”的態度反而讓他們更加熱情。
我還對她們嗔怪道:“我的組員都想離開我這個老母親咯,可真是該感謝兩位如花的美貌啊。”
她們不約而同地捂嘴偷笑:“你好會講笑話哦。”她們明明是笑著,眼中卻染上了憂愁,讓我想起了Y。
我看見,她們笑著,他們跳著,緩緩而來,又悄悄離去。
少年們無意間走進我的生命,留下一抹明亮的顏色,這些都會是我最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