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處在逆境中的人特別愛睡覺,只是心理補償嗎?

當人們處在逆境中,工作生活都不順利的時候,年輕人普遍都愛睡覺。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退行”,即個體在遭受挫折和困境的時候,放棄了已經掌握的技術手段,採取一種幼稚的方式應對壓力。在人們小的時候,普遍有過這樣的信念:一覺醒來之後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這是因為兒童的確沒有太多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只能夠幻想著問題自動消失。可是作為成年人,不僅有能力、有經驗,還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援。之所以放棄了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因為他們內心的挫敗感讓他們產生退縮行為。在退縮之後仍然希望獲得滿足感,只能透過睡覺的方式獲得補償。

不順利時愛睡覺,可以看做心理補償

人們在不順利的時候愛睡覺,其心理過程是這樣的:個體感覺在應對工作或者社交時感到能力欠缺,個體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產生逃避心理。逃避問題會讓個體產生挫敗感,這種感覺會讓個體很不舒服。為了暫時得到一種心理補償,他們於是透過睡覺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觀點,睡覺是人們的基礎需求,且是最容易完成的需求。透過睡覺的方式,不僅可以讓他們暫時遠離挫折,而且還可以獲得滿足感。什麼都不做,只是單純的睡覺就能夠給人帶來滿足感。

有時候睡一覺,的確能夠帶給人們新的解決方案,真就是一覺醒來問題就解決了的樣子。那些在遇到挫折就睡覺的人,至少有過類似的成功經驗。在他們看來,睡覺可能並不是單純的心理補償,更多的是希望產生新的解決方案。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對某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睡一覺就會產生新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當人們全神貫注到某一個問題的時候,思維往往會因為刻板印象而受到限制。當一覺醒來之後,思維得到釋放,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因此,不順利時愛睡覺不光是心理補償,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在受挫時會產生疲憊感

事實上,上文中透過有意識地去睡覺來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現實中並不完全行得通。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之所以喜歡在遇到困境的時候睡覺,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在受挫時會產生疲憊感。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全神貫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調動身體的各項機能。無論最終問題是否得到解決,身體都會產生疲憊感。只不過當問題得到解決後,身體的疲憊感被隨之而來的興奮抵消。可是如果最終沒有解決問題,身體的疲憊感加上心理上的挫敗感,就會讓個體產生睏覺。

一種更為常見的情況是,人們在第一天面臨問題無法解決產生睏覺,在之後的一段時期內,儘管個體沒有再去面對問題,仍然整天昏昏欲睡。這一類人往往比較敏感、脆弱,自尊心強,一次失敗後不敢再次挑戰說明不敢面對自己的失敗。這樣的人,除非有另外一件事能夠立刻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否則他們會從此一蹶不振。可是就連他們最拿手的工作都會遇到困難,短時間根本不會在其他領域有所突破。這就意味著,他們無法面對眼前的困境,只能夠每天無所事事地沉睡下去。

在遭遇逆境時應該怎麼辦?

打破內心的自負心理

遭遇逆境時會特別想睡覺的人,往往沒什麼閱歷。由於他們之前的學習、生活都比較順利,突然遭遇困難會讓他們感到束手無策。他們不願意接納一個失敗的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可是事實上,沒有人無所不能,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只有打破內心的自負心理,開始試著接受一個並不是那麼優秀的自己時,你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承認這一點很重要,只有接納自己平庸的一面,才能夠不怕失敗,才能夠重新振作起來迎接挑戰。

迴歸到問題本身

當你接納了自己並不優秀的一面時,你的韌性就會得到提升。所謂韌性,就是一種百折不撓的意志。認識到自己的另一面之後,再回歸到問題本身上去。試著尋找解決方案,尋求他人的支援,或者努力提升相關領域的能力,實在不行選擇替代方案。問題總會得到解決,只要你真的想明白了。所謂的自尊心,所謂的名譽,所謂的別人的眼光,這一切在你真正成功之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真正解決問題了。

採用迂迴的方式振作起來

當你遭受一連串打擊之後,對自己肯定是沒有任何信心了。如果你無法回到問題本身,那麼你就試著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根據“趨均數迴歸效應”可知,當你處在低谷期時,任何一點小小的努力都會讓你產生巨大的改變。所以,當你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也不要整體睡覺,而是採用這種迂迴的方式讓自己振作起來。只要努力了,哪怕小小的努力都會讓你覺得大有不同。慢慢地,你再來迎接難度更高的挑戰,最終透過這種方式迴歸到最初的狀態。

總而言之,無論是心理補償也好,退行心理也罷,年輕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總愛睡覺。可是越睡覺越沒有信心回到正常的狀態,只有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才可以。

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場有物件的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