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人皆知“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名言,其實,這句話勵志的成分比較大,明顯屬於雞湯之類,現實中成功案例並沒有那麼鼓舞人,或者說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成了“失敗是失敗之母”。

相反,還有另一句話“成功是成功之母”,雖不怎麼流傳,影響也不大,卻是個普遍現象和基本事實。因為,大家覺得這種現象本該如此,理所當然,也沒多少教育激勵意義,不算標準的正能量,沒啥好說的。

成功是成功之母,主要是由“馬太效應”決定的。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越強、弱者愈弱,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現象。雖說這是人類社會最冷酷無情的規則,卻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誰都逃不脫它的控制。

放眼望去,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從成功走向成功,從小成功走向大成功,越是成功者就越容易進一步成功。

譬如說企業吧,你有成功的歷史,政府就願意支援你,給你提供種種便利,看上的是你上繳的穩定利稅;銀行願意貸款給你,因為借給你不會打水漂;商家願意與你合作,因為利益有保證;員工也願意跟你幹,因為能拿到穩定工資,說不定還能跟著發筆小財。

這樣運轉的結果就是,舊的成功本身又鋪就新的成功之路,一個個小成功積攢成了大成功。

成功具有慣性,這也構成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常態化表現。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是越成功就越有自信,越有人脈,越有資源,越有經驗。再加上越成功就對成功的渴望越熾熱,越成功就對自己的期望值越高,越不允許自己平庸懈怠,更不能接受失敗。

這些個因素就凝聚成巨大的合力,形成不可阻擋的慣性,激勵那些成功者不斷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從小成功走向大的成功,形成成功的良性迴圈。牛頓、愛因斯坦、袁隆平、比爾蓋茨,李嘉誠、喬丹、博爾特等,都是在一個接一個的成功中,自然而然地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創造了輝煌歷史。

人的財富、名氣、學業、職位、威望,都需要不斷積累,同樣,成功也需要積累。如果成功在高處,一次小成功,就好比腳下墊了一塊磚,離成功就會更近一些;一次小失敗,就好比腳下抽掉了一塊磚,離成功就會更遠一點。

成功可以提升信心,提振聲望,可以積累經驗,積蓄財富,可以開闊視野,拓展人脈,這些因素的疊加與融合,又為新的成功奠定雄厚基礎。反之,失敗則會侵蝕信心,挫傷熱情,賠了財富,損了名聲,大大增加了鹹魚翻身的難度,很可能就會滑向了一敗再敗的深淵。

成功是可以遺傳的,具有強大的遺傳基因,這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生理學意義的解讀。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打地洞”,如果把成功或失敗都比成母親,那麼,她們都是有穩定繁殖能力的。按生理學原理來說,成功誕下成功,失敗生下失敗,這就是正常遺傳,是大機率事件;

反之則是變異,屬於小機率事件。就像一對白人夫妻只會生下白面板孩子,一對黑人夫妻只會生下黑人孩子,極少會出現意外。成功的遺傳基因強大而嚴苛,鐵面無私,絕少會因為失敗者堅韌不拔的意志而網開一面,從失敗中走出來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屢敗屢戰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屢戰屢敗。

少年得志的韓寒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母。就像賽車一樣,如果在一個拐彎出了問題,以後你每到這個拐彎時,都會心虛。如果你一直成功,就會一直特別有信心。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從成功到成功的青年才俊的現身說法,可能對我們很多還在踐行失敗是成功之母法則的奮鬥者一個打擊。

當然,事在人為,凡事都有例外。畢竟,失敗之母誕生下成功寧馨兒的事例也不絕於耳,誰都能說出三幾個例子。如果你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過人的堅韌,臥薪嚐膽,殫精竭慮,不怕失敗,自強不息,從失敗走向成功,躋身勝利者行列,也是有機會的,而且可能成為新的勵志楷模。

編後感言:總而言之,成功是成功之母,但並不表示失敗了就得放棄,只要自己不低頭,沒有人能騎到你肩膀上去的。先從改良自己的觀念著手吧!成功就會離我們近一點,更近一點。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吃素7年帶給了我哪些改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