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長大了,就成了兒女的港灣,毫無疑問,父母的愛讓我們有了堅實的依靠。但有些時候,親情反而像一柄利刃,刺痛了子女的心,不但留下了疤痕,還流失了愛。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子女感受到的溫度也不盡相同。假如被父母索取的同時,又不被重視,不被理解,甚至被當成了理所當然,那麼子女心裡的感受可想而知。
就像網友“海棠花”,以卑微的姿態,一味地付出,想喚醒父母的愛,怎奈長期以來,家裡還是沒有她的一席之地,來看看她的故事。
元宵夜,人月兩團圓,在這樣的傳統節日,本該帶著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卻讓我開心不起來,還為此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
生在閉塞的鄉下,又是家裡的大女兒,受父母觀念的影響,自幼就被教育要照顧好兩個弟弟,承擔起做姐姐的責任,為父母分擔壓力。所以家裡的大事小情無一例外,都是我衝鋒在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重男輕女。
雖然我為原生家庭付出了很多,但父母還是不會高看我一眼,哪怕是一點點和愛的肯定,反而覺得,我的努力是理所應當,甚至在我工作,成家之後,還變著法地向我索取。
25歲那年,我認識了比我大三歲的老公,城裡人,工薪階層,來自他身上的安全感,讓我看到了幸福的樣子。一年後,我嫁給了他,彩禮八萬,而我的陪嫁只有兩床被子。
結婚後,雖然離開了原生家庭,可父母仍不忘向我索取,佔點小便宜,老公都見怪不怪了。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父母會要求我回家團圓,說白了,就是想讓我給一家子做年夜飯,出錢又出力,年還沒過完,腰都直不起來了。
我的廚藝,算是在母親的薰陶下精進的,除了自己實在無能為力,大多數情況下,我從來沒拒絕過父母,甚至元宵的團圓飯都是我一力完成的。每到回家過年的時候,我像是在渡劫,好在是婆家一年,孃家一年。
除夕夜和元宵節,七大姑八大姨歡聚一堂,該打牌的打牌,該玩手機的玩手機,就是沒人幫忙做飯,只有老公心疼我,給我打打下手,家裡人心安理得,我和老公也習慣了。
一家子,兩大桌,算上小孩,二十多口人的飯菜都是我一個人從早忙到晚,飯菜齊了,自己卻累得吃不下,可父母和湊熱鬧的親戚沒有一個心疼我,完事還要撿桌。
老公經常拿話敲打我:要是擱在古代,你八成是個出力又不受寵的丫鬟,善良不是讓你逆來順受的。
就連我懷孕的那年,家裡的年夜飯還是我做的,老公攔不住,氣得直跺腳。說實話,我偶爾也會覺得心寒,終止付出,可每次偏偏在下定決心的動搖了,奢望父母能分給我一點愛。
一晃兒子讀小學了,我的付出還是沒被家人看見,漸漸地,我不愛回孃家了,因為長期以來的不被尊重,讓我看透了,父母只有在用得著我的時候,才會對我親切,擠出一點笑模樣,事後,依然是老樣子,不冷不熱,不理不睬。
又是一年新春佳節,輪到回孃家過年,元旦剛過,母親就打來電話催我把置辦年貨的錢給她轉過去,末了還不忘提醒我,準備這準備那。
我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開始忙碌起來,吃飯的時候,沒感受到祥和溫暖的氛圍,只因為弟媳懷孕了,沒有胃口,一會抱怨我做的魚沒入味,一會又說排骨做得太油膩。
有起么蛾子的,就有跟著起鬨的,一家子人開始對我燒的菜說三道四起來,母親沉著臉,氣呼呼地說了一句,“你自己經歷過懷胎十月,還不知道孕婦的口味?不是淡了,就是膩了,你讓她怎麼下筷子?”
不管母親是不是說者無意,但我卻是聽者有心,她的話就像一根針刺痛了我的心。一個人在廚房煙熏火燎,其他的人都只顧自己,辛苦成了心酸,白忙活還盡遭白眼。
老公看不下去,第二天拉著我回了婆家,吃著公婆準備的飯菜,聽著婆婆說的體己話,一冷一熱的反差,讓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打轉。
每次回婆家過年的時候,都是婆婆搶著做,我想伸手都會被她笑呵呵地勸住,“人老了,越來越不經活,給兒女們做做飯還覺得有勁,你們好不容易休息了,就趕快歇著吧,我做一輩子飯了,這點活用不著你。”
因為除夕夜發生的一檔子事,母親見我遲遲沒動靜,在元宵節的前兩天又打來電話,“閨女,母女之間沒有隔夜的仇,你啥時候回來過元宵?”
我心知肚明,表面上主動緩和關係,喊我回家過節,實際上還是指望我回去做22人的飯菜,但我真的累了,沉默了片刻,我鼓起勇氣對母親說,“媽,放過我吧,22人的飯菜太難了,每次都是我和老公忙前忙後,端盤子上菜,連個搭把手的人都沒有,我是女兒沒錯,但我不是這個家的保姆,我也有自己的家庭。我在婆家過得好好的,元宵節就不回了,飯菜你們自己掂量著來吧。”
沒等母親說話,我結束通話了電話,不想再被她指責不孝順,新年新氣象,更不想被不開心的事所煩惱。
不知道為什麼,推辭了母親之後,心裡像放下了千斤重擔,輕快了不少,不用再為取悅父母而絞盡腦汁,隱忍著不斷付出。當時我在心裡做了一個決定:以後就在婆家好好過年,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對孃家適可而止。
有些事,我們明知道是偏頗的,還要去堅持,是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我們明知道是有別有用心的,也不放棄,因為放在了心裡;有時候,我們明知道不被待見,卻依然前行,不是心裡沒數,而是因為習慣了。
蒙上眼睛,世界照樣轉,捂住耳朵,煩惱照樣有,親情離不開平等和尊重,哪怕面對父母的索取,也要樹立起原則和底線,懂得適當的拒絕,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無論是兩代之間的大家庭,還是夫妻二人的小家,於父母,於子女,付出都應該是相互的,所有的付出也都值得被尊重,這才是維繫親情和家庭的秘訣,得以讓家裡的氛圍祥和,溫暖,處處有情。
多個子女的家庭,父母的愛難免端不平,只是不要傾斜得太厲害,過度地依賴和索取,不但走不進兒女的心,還會因為不被重視,而心生傷感。
大家庭的溫馨,離不開每個成員的努力,付出是平等的,尊重是相互的,才是人月兩團圓,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