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你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是不是也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拿到新的Kindle,看的第一本書,就是武志紅老師的《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作為資深心理諮詢師和知名心理學作家,他從“孤獨、自戀、成長、夢想”四個方面,重點講述瞭如何看待關係,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區分真我和假我,如何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修煉和發揮自己的生命力。在武老師的文字裡,能遇見另一個自己,似乎更為真實的自己,有些全然不是那樣,有些又真的是那樣,會受到很多啟發,獲得很多覺悟。

無論是武老師本人,還是武老師的著作本身,都有著很大的爭議,用一個網路說法就是黑粉很多,但正如一棵樹,一半生長在陽光裡,一半埋根在黑暗裡。

其實,這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我們人本身,也有光鮮明媚的時候,也有陰暗低落的時候。所以,不人云亦云,但憑自己喜好。正如半山文集裡說的,“最好的閱讀效果,是透過閱讀加上反省,去消化自己的人生經歷。”

“早上七點起來,送小女兒去幼兒園參加農場活動,回來陪大女兒趕工寒假作業,自己溫故寫作的同時檢查作業質量,可還是不滿意,也不知怎麼輔導得更好。下午又出去補蓋志願服務章,排隊視力測試,完成專案付款,去幼兒園接小女兒放學……晚上送大女兒上完英語,又趕去參加好姐妹的宴會,拜會了茶葉大咖和商界精英……回來繼續趕工,寫完這篇近三千字的文章。

等大女兒瞌睡醒了,又繼續指導她自己撰寫炫彩寒假的內容,一起百度查詢,一起探討總結……本以為的日更打卡快堅持不了了,眼皮子都在打架了,但還是堅持完成了。

人有的時候,真的就是分身乏術,可憑著一股勁兒,還是心平氣和地完成了。中途也有一些急躁,有的時候,不是活得太用力,而是生活的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一樣可以偷懶,還不如緊趕慢趕地行動。”

有朋友好心來安慰我,不要那麼多愁善感,開心過好生活。難道我又呈現得太用力了?

半山老師說,思慮太多,確實會讓人失去人生的樂趣,甚至是抑鬱。但是,如果能把思考引向從更多新的視角區看待和欣賞事物,就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樂趣。

看到《家庭關係》這一章時,我反覆看了好幾遍,霎那間找到了答案。不得不承認,我是在告訴別人,我在努力做一個完美媽媽,即便在分身乏術的時候,本該雞飛狗跳的時候,我還是強壓住了自己的憤怒和抱怨,反思自己的急躁和拖延。

“很多新媽媽會苛責自己,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對犯過的一點錯都謹記於心,並懊悔不已。”武老師告訴你,往往是她們做孩子時得到的母愛很差,於是幻想有一個完美媽媽照顧自己。“做媽媽後,她們會自動用這個完美媽媽的形象來要求自己。”

心理學家總是喜歡歸因到原生家庭,歸因到父母,實則對於兒女來說,是不願意接受的。可我確實一直在努力,不變成我自己的媽媽。“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也非常能夠理解他們當年的無奈,也能夠原諒他們當時的粗暴。

第一次打孩子吼孩子時,在嚎啕大哭的孩子眼中我突然似乎看到了媽媽的怒容。那一刻,我把手放下了,把聲音放小了,然後一個人出去安靜了一會兒,在心裡反覆地告訴自己,“不能成為媽媽,不能成為媽媽”。

這一次的覺醒,非常深刻,也非常關鍵。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似乎再也不會有動手的念頭,再也不會有吼叫的慾望了。可另外一個聲音,又告訴自己,如果父母不給一些責罵,以後要是遇到責罵,動不動要跳樓要自殺怎麼辦呢?

當孩子需要媽媽的時候,我馬上回應以擁抱。當孩子犯拖延症的時候,我一邊催著一邊無奈,總覺得是哪兒的教育有問題。這是為了孩子失去自我了嗎?我在內心裡問自己。

是啊,媽媽曾經因為病痛,因為困窘,因為家務,不能及時迴應你的愛,如今,你只想變成完美媽媽的樣子,去迴應孩子們。而實際上,你還是你自己。

“從根本上來講,就是每個人活出自己,從‘角色’中解脫出來。父母知道展開生命是什麼感覺,因此鼓勵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及時迴應,同時也不過度迴應。專心陪伴,同時也不過度陪伴。認真教養,同時也不成為監工。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放下做完美媽媽。

因為她們遲早會發現,她們眼中的那個媽媽也不是那麼漂亮,不是那麼完美,也遲早會發現,她們自己也不是那麼漂亮,也不是那麼完美。實際上,過好自己,孩子們,也會過好她們自己的。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可以什麼都沒有,我也可以什麼都不要,但我想要的態度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