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篇文章我以90後的視角來看看當今多數90後不結婚現象。
轉眼步入2021,身邊仍有許多90後頂著“大齡剩男剩女”的帽子,似乎沒有摘掉的打算。儘管當今社會給90後貼了太多貶義的標籤,如任性、享樂、不願意承擔責任等等。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所熟識的90後大多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對戀愛觀、婚姻觀也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單純美好的戀愛人人都向往,可是提到結婚,為何大家選擇了退縮?與其說“不結婚”,不如說是“不敢結婚”,結婚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經濟壓力的問題,就好像進入了一個局,一個全社會營造的局,車、房、高額的彩禮、穩定的收入、孩子的教育、婚姻的維持、兩家人的矛盾等等問題,所以關於90後“不結婚”的現象,不是90後自身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
作為90後中的一員,我深感覺到90後戀愛與婚姻的不易,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都需要用心經營。婚戀專家王林國老師也曾闡述了自己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婚的看法。他認為,第一,年輕人需要家長、長輩的指導和幫助才能形成正確的三觀;第二,很多人不結婚是會後悔的,很多人不生孩子也是會後悔的。其實,對於王老師以上的觀點,我並沒有太多的不同意,為人父母的當然是想給自己的孩子最中肯的人生建議。但是,建議權和決策權,不是一碼事!
就我個人來說,我很反對父母在兒女的婚姻問題上橫加干涉,擅自做主,甚至以親情相逼,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一說起原因,似乎總是會蹦出什麼時代的變化,兩代人的隔閡之類理由,這裡對此不展開論述。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因為聽了父母的話,為了結婚選擇了自己不愛的人,對婚姻和家庭選擇了將就,那麼如果將來過得不幸福,這件事應該由誰負責呢?當然,也可能有人會說,如果你不聽父母的話,也有可能過得不幸福,那這個時候又由誰來負責呢?
我的觀點是:誰決策誰負責!反過來說也是一樣,誰負責誰決策!那麼一個人的終身幸福,到底是由誰來負責呢?答案很明瞭,就是他自己。
沒結婚的,可能會在30歲的時候後悔自己沒結婚;已結婚的,也有可能在30歲後悔自己結了婚。沒有生兒育女的老人可能孤獨的躺在養老院的床上後悔著這輩子沒有在人世間留下自己的子孫後代,而兒孫滿堂的老人也可能會因為子女的不孝,氣得心臟病發作,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後悔著這輩子對子女的付出。甚至還有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80多歲時離家出走凍死在火車站,臨死前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不要讓他的妻子過來看他。想來一代大文豪,能夠征服全世界的讀者,卻駕馭不了自己家的悍婦,他能參透人生百態,卻預測不了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尷尬訣別。
婚姻很複雜,沒有人能給你終身至寶,父母也是凡人,未必就比年輕人更懂這個世界。甚至有些父母自己的婚姻都是一地雞毛,然後還在迷信自己的判斷,並對年輕人苦苦相逼,為什麼不能放過他們?給他們以關注和愛護,給他們以信任和自由。當然,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如果你是一個從小就沒有主見的乖乖女、媽寶男,上大學報的志願就是父母給填的,工作也是父母找人給安排的,唯獨在結婚這件事上,你說你要自己做主,那我寧願你沒有看到我這篇文章,我會認為這是我的罪過。畢竟,你沒有能力去為自己的人生掌舵!
有朋友曾經和我聊到,說家裡人逼她結婚,但她自己不太喜歡那個男生,她該怎麼辦?我當時的回答是這樣的:你只是想吐槽一下,還是想抗爭?如果你想吐槽,我鼓勵你勇敢地向自己的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爭取一個最好的妥協方案。而如果你想抗爭,我沉默了一會並最終表示了反對。這樣固執己見,最終造成的結果有多嚴重,或許她並沒有想過。那時候如果她還能自信滿滿,無怨無悔,那麼OK,這是一隻勇敢的小鷹,那就展翅飛翔吧,向著自由的天空,成就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