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寫這篇小文源於一位球友的提問。可能在某些人眼裡,我是一位懂生活的自由投資者。其實,生活本沒什麼標準,也就無所謂懂與不懂。無非是走自己的路,做真實的自己。百年後一回首而已。

1.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想會有部分人羨慕所謂的沒工作,不上班,不出力,錢很多,整天吃吃喝喝的日子。在他們眼裡,這就算實現了“財務自由”懂得生活了。愚以為這應該是豬的理想而不應該是人的。

現在流行追求所謂 “財務自由”,等財務自由了,就可以什麼都不幹了,天天吃完飯,躺在長椅上曬太陽。

想象很美好,且不論能否實現。就算實現了,絕大部分的人會發現現實未必如想象般美好。理想國只能存在於想象之中,一旦成為現實,反而空虛和無聊接踵而至。

人應該努力追求理想,為理想而工作。人不應該永遠為了金錢而上班。應該根據自己的愛好,能力,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業,然後持之以恆的工作下去。這樣才能活得精彩。也就是馬太效應模型所體現出來的“你比別人有天分還能比別人努力。”這是一種自我強化的過程。在某方面比別人多點天分,自然願意稍加努力一些。而付出些努力,就能獲得很大的進步。獲得了進步你就更加願意進一步的投入時間,資金,精力和汗水。快樂地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是一種走上人生自我正向強化的過程。

我個人認為人離開正規學習之後。就不應該把時間精力放在彌補自己缺點不足的努力上。更不應該從事別人玩得很好,而自己卻沒競爭優勢的工作。

盲目的希望自己完美,忙著彌補自己的不足。運氣好,也就是混個平均成績。要想變得卓越,平均斯坦可行不通。你要找到你的極端斯坦,找到努力的方向。極大的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也就是做到“揚長避短。”儘量避開那些自己不擅長的泥潭,不要陷進去。然後,大踏步地前行。

我想很多人如果聽到這份工作或者這個行業,你不適合的時候。都會義憤填膺地想:“憑什麼,我不行?都是健全的人。我憑什麼不行!”很多人都會因為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不迴避自己的短板,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內,浪費人生。

做人首先要承認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這點上了年紀,經過挫折的人。可能會明白這個道理。但年輕人總認為自己擁有無限的可能。

當然年輕可以適當地試錯,對自己太困難的事業放棄就好。直到找到自己擅長的所在。

如果說一個人沒音樂天分,成不了鋼琴家。大部分人都會欣然接受。但現實中就是有多種隱蔽性很強的職業。比如說投資,大家都認為自己適合炒股票。好像天底下沒有比這更容易更賺錢還來錢快的職業。

現實就是10年~20年下來,能長期賺錢的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是不適合以投資作為自己職業的。天分和環境條件,後天努力的方向和程度未必都符合一個職業投資人所需要具備的條件素質,比較優勢。一波牛熊波動下來,你細心觀察,還能屹立不動的仍舊是原來那幾位老人。真正以投資為職業並且改變了自己命運的,我一路走來還真沒發現幾個。

很多熱血青年,用資金用青春用精力和汗水,殺進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市場。憑藉著“我終將富有”的信念。稀裡糊塗地虧掉了本金,浪費了青春。總以為自己是金子,是萬中無一的武學奇才,其實不過是大浪裡淘走的又另一粒沙子。

最後,無法正確對待錯誤,無法承受沉沒成本。妄圖以失敗的方法再把錢贏回來。“騙我可以,請注意次數。”;“關燈吃麵,淚流滿面。”“把錢還我,我不玩了。”之類的黑色幽默,只能讓人報以苦笑。

所以,不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然後再把資金,時間,精力都投入進去。才可能獲得極大的發展。

一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樂在其中。才有可能讀懂生活。

2,無心插柳,柳成蔭。

芒格是投資大師,很多人就認為芒格一輩子就喜歡倒騰紙片致富。其實芒格更是生活大師,他更多的是談人如何過好一生和如何避免過上糟糕的人生。

我自己本就是個安靜之人,不太喜歡阿諛奉承,更不喜歡唯唯諾諾。內向性格,還喜歡閱讀。經常被人取笑看“閒書。”

之前自我放逐,遠離社會。自己搞了個工作室。(說是工作室)其實就是我自己的臥室兼書房。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工作很辛苦,賺錢勉強能夠維持生活,很少能積攢下些許資金。各種生活雜費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雖然不用打卡上班,自己卻經常主動加班。時間自由,也就不分白天黑夜。如此努力,仍看不見未來的前途和希望。

那些年,根本沒什麼閒暇時間用來閱讀,娛樂,照顧家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投入到工作中,以期換取一家人的溫飽。

妻子說,我們是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其中的辛酸,是沒經歷過窮日子的人,所無法體會的。

總是天真地想,這世上會不會有種工作能富餘出大量的時間用來看書?當時覺得這只是異想天開痴人說夢而已。

有時候,生活會給你發一把爛牌,你打出哪張都是輸。這種時候,你只能盡力打好自己手裡的牌。並且,透過自身的努力和運氣期待生命中的好牌。

3.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08年我開始做投資,8600元起家,慢慢的家裡的條件也逐漸好轉,其中還偶爾抓住了幾張命運拋過來的好牌。極大的提高了家庭財富。(過程在我文章7年投資路里寫過,這裡不贅述)

妻子身體也康復了,成了家庭的支柱。在條件允許的2016年下半年,我毅然地結束了自己的工作室,算是全職投入到投資這門工作中來。

說是工作,但在外人眼裡也不算什麼工作。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傻待著,什麼都不做。本人生性懶惰還不願意輕易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不搞什麼一星期研究一家公司這種累人的投資方式。只願意牢牢抱緊幾棵大樹,常年分享收益,偶爾加倉,定期體檢而已。

加之妻子的收入就足夠負擔家庭的現金流並且還經常有富餘。

所以,有大量的富餘時間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照顧家庭,閱讀,研究投資,喝茶,跑步,沖涼,冥想,喂金魚,看電影連續劇,玩單機遊戲。

幾年下來資產倒也慢慢增加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人漸漸的自由了起來,還變得不那麼無知了。

物質是基礎,但我很慶幸,自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及時地放棄追逐盲目的物質,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業,並且有大量的閒暇時光可供自己支配。

經過了9年,才悟出了物質自由,時間自由,精神自由之間的關係。才瞭解自己到底看重的是什麼,什麼是自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想要自由,物質自由,時間自由,精神自由缺一不可。

物質自由是基礎,但有下限沒上限,只有聰明人才不會過度追求。物質自由的度,很難把握,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知道需要多少財富就自由了,但其實多少也不會自由。

時間自由,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能把時間和生命貢獻在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上,或者說對自己不願意浪費時間做的事情,有資格說不。物質自由是說不的基礎。

精神自由是最難的,人生本沒有終極意義,但智人必須找到自己的意義,瞭解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這種層面也許依賴物質自由,也可能跟物質自由沒多大關係。非常的唯心,也沒法和別人比。你覺得精神自由,就是自由的。你覺得精神不自由,全世界就從你身邊呼嘯而過。

智人沒法過沒任何意義的生活,除非精神病和痴呆。沒任何意義,不被任何人需要,精神支柱倒塌,也就意味著死亡。

精神自由說的是找到“僅僅是你自己認為的生命的意義。”找到生命中的那個1.而不是一堆0.

很多人以為自己明白自己要什麼,卻忽略了身邊真正的意義。等到追求到了自己的目標,卻發現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自己在乎的。就算這種虛幻的自由,更多的人一輩子追求還不可得。

“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次偶爾的機緣巧合讓我接觸到了巴菲特和芒格的思想,無意中為自己的生命打開了新的篇章,從而瞭解了人生意義之所在。

4.投資真沒什麼可談的。

投資真沒什麼可談的,做投資首先要走對路。也就是樹立正確的理念,知行合一的體悟“投資就是做生意”“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股權的一部分”這些理念融入到了血液中,做到知行合一。就算走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關於投資理念的書,簡直汗牛充棟,如此簡單的理念卻少有人真正融會貫通。也許因為市場波動的原因,投資真是成為一種很考驗人性的工作。

這就類似於做人應該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平時多鍛鍊身體。這誰不知道,誰不會呢?但有幾人能做到十年如一日的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平時多鍛鍊呢?也許道理人人都明白,轉身就拋諸腦後了。

既然不願意總重複談理念,就更不願意談個股了。做投資理念重於個股。只要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早晚會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積累自己的能力圈,經歷市場波動的考驗。

投資的過程就是一個人正確的認知變現過程。就是諸如:定位理論模型,機會成本模型,規模效應模型,複利模型,沉沒成本模型,心理學模型,二八理論馬太效應模型,贏者詛咒模型,博弈論模型,生態系統模型,第一性原理模型,安全邊際模型,進化論模型,機率論模型,競爭優勢模型,比較優勢模型,競爭性毀滅模型,未然歷史模型的綜合交叉應用過程。

而且我真的不會成為一個投資大家,目前的持倉只有3家企業,不考慮價格因素,能有信心買入的也就剩寥寥數家而已,能力圈小的可憐。其他幾千家上市公司根本都沒研究過,或者研究了也看不懂。

我現在就是個參股白色家電還參股了點茅臺的小散,老實拿著分享收益。如果有人偶爾幹蠢事,碰巧我兜裡還有幾個閒錢。就抓住時機多增加點股份而已。除此之外所謂的股市波動還真跟我沒太大關係。

如果一個人投資幾十年後說“投資很簡單”。我完全贊成。但如果是新手真認為投資很簡單,那就傻的可愛了。

看別人投資賺錢就像看著平靜的湖面,覺得既輕鬆又愜意。但水下的整個生態系統是看不見的。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短期成功也許是運氣,持續成功都是長期的感悟,學習積累,努力和汗水的結晶。但這些東西在臺面上是看不見的。

生活中要想得到什麼,首先要讓自己配得上。沒有人的長期成功是白來的。

所以,芒格說:“投資一點都不簡單,認為簡單的都是傻瓜。”

5.負罪感

之前為了餬口,沒日沒夜地辛勞,終於在2017年生病了。欠身體的債早晚要還。之前身體超負荷運轉,等閒下來了。開始出現了各種小問題。最後,由於肛周膿腫住院了。大夫說我可能是久坐不運動才導致生病。手術加住院持續了半個月。

術後需要臥床靜養一個月有餘,不能坐著,睡覺也不能平躺。(肛周附近是神經最敏感的)

跟朋友聊病情,朋友突然問,如果上班族得了這種病。工作怎麼辦???

對呀,怎麼辦?我不知道。

之後家人也得了點小病,又是本地住院,又是轉到省裡住院,又是上上海找專家。還好只是誤診,虛驚一場。

雖然有醫保,但費用也還不少。

17年經歷了這麼多,像我這種普通家庭現金流就應該很緊張了。但可笑的是17年運氣好中了5只新股加股票分紅,完全能覆蓋這些費用還有富餘。

在病房無聊的時候,人就願意胡思亂想。想想那些辛勞工作的醫生護士,想想那些到了飯點不吃飯,忙著給我們送餐的騎手,想想整個全產業鏈和服務鏈條。

簡直無法想象,無數的人在這背後為了我和我的家庭奉獻了自己的精力,時間,智慧,汗水。而我回報他們的只是一些新股收益?一些我老老實實坐著,每年就能分給我還不收直接稅的股權分紅。更別說16 ,17年算是價值投資大年,一言不合就翻倍的行情了。

我們這個世界,給優秀教師發獎狀,給傑出科學家發獎章,給勞模上電視的機會,卻給我們這些紙片倒騰好的人以大量的金錢回報。

卻總拿獲取金錢多寡這一把標尺衡量人的貢獻和價值。

怪不得有球友會說,你們這樣的人為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

真的是有一種負罪感,一種羞恥心。

但投資真沒創造價值麼?簡言之,如果沒有2級市場的資金,沒有風險投資,沒有銀行借貸,沒有短期拆借,沒有保險,沒有金融,沒有商業,沒有貨幣。

人類就會退回到那種永遠不增長,以物易物的原始社會。也許只有農業,狩獵,和工匠才能創造價值。科學技術也會永遠停滯,饑荒,瘟疫,屠殺就會週而復始。

誰願意回到這樣的社會?全球70億人能回得去嗎?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所以,金融為整個社會自工業革命之後的大發展做出了根本性的貢獻。作為股東不應該妄自菲薄,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傑出企業成長和穩定發展。為自己賺錢的同時也會推動整個社會財富的增長和文明民主的進步。

5.慈善,傳承,不作惡。

我個人認為慈善是比投資要難的工作。慈善絕不是捐錢了之。那種“嗟來食”不是慈善,而是對不如你的人赤裸裸地嘲諷。

那種社會上流行的捐5元錢能幫貧困山區的孩子解決一頓午餐的慈善廣告就直接利用了人性中惡的部分,這不是慈善。

慈善首先要自己先做好自己,量力而為。不做惡,有慈悲之心。可能還要有資金和能力來付諸自己的慈悲。還要思考慈善造成的二層影響。

當然我雙手贊成對別人慷慨解囊這種明顯利大於弊的事業。但做慈善真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

我下面舉幾個例子

1.一位一生捐出數十萬元的先生,上了央視新聞。但自己的家人卻過得很貧苦。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把自己的家人照顧好了,不給社會添麻煩,然後有餘力再去捐獻。慈善不僅僅是捐錢。照顧好家庭,讓自己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在平時生活和工作當中保有慈悲之情,同理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誰說這不是慈善呢?

2. 雪球上真實的例子,一位私募基金經理,每年都在淘寶上捐3000多元用來購買貧困山區孩子的午餐券。這應該算是一種善良沒錯吧?

但這位私募經理卻把自己的私募玩的清盤,致使很多信賴他的投資人虧損累累。有位投資人因為信任他,賣房子湊錢投資他的私募。

我不知道這位兄臺對這個社會到底是善多一些,還是惡多一些。也許是好心辦壞事?

3. 有的人為了包裝自己,給貧困山區捐獻鉅額資金,然後利用各種卑劣的手段騙取錢財,最後洗錢出國。這種惡人簡直侮辱了做慈善這3個字。

考慮到機會成本,我本人不太會付出大量的金錢去做慈善,因為目前是主意比錢多的時候。

也沒太多的能力搞清楚那種投錢的慈善能不能最大化社會效能,會不會被一些無關的人利用消費掉。

也許下一代會有更大的能力更強的共情和同理心,更低的機會成本。把慈善這項工作做得出色。

我目前的工作還是以把投資做好,讓家人過上體面的生活為主。

我的道德標準是“不作惡”。不給社會添負擔。不管別人如何看待我的工作。照顧家庭,不給社會和他人造成負擔和傷害。不做明知道會傷害他人的事,即便會因傷害他人獲利。本分的做一個小P民,過自己與世無爭的小日子,就是我的追求。

6,不要攀比,要過好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軌跡,不要去攀比。人生最大的不幸,就在於不過自己的日子,總不自覺地去跟別人比較。

攀比之心作祟,自己的人生就很難把握了。

不攀不比,細心過好自己的人生,就能夠幸福終老。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都說「女追男,隔層紗」,男生真的很好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