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你好,李煥英》的持續熱映,將“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話題再次擺在我們的眼前。
它告訴我們一個實實在在的道理 —— 讓父母高興,才是身為子女應該做的、孝順的真諦。
人到中年,咱一不炫富二不怨忿,比就比誰更孝順父母。
從什麼時候起,你開始覺得父母老了?幾年前爸爸得了白內障,看報紙需要摘下近視鏡,換上老花鏡的時候。爸媽手機的字型和鈴聲都已經被我調到最大值的時候。回孃家爸爸送我出門,回頭望的那一刻,感覺他背駝了站不直的時候。媽媽說話聲音越來越大,耳朵卻越來越背的時候。最近回家吃飯,感覺媽媽做的菜越來越爛乎、口感特別鹹,我就知道他們的牙口變得不好、味覺也開始退化了。手機在爸媽手裡永遠不好用,許多使用功能都給她講了很多遍,他們還是記不住,最後我只好找個本子都寫下來。爸媽一直唸叨著想去臺灣旅遊,我舉雙手贊成。但是後來他們又不再提起,我也就忘了。等我想起來再問,他們卻說看新聞才知道臺灣山路多,大巴經常發生危險,還是不要去了。
當時我沒往心裡去,後來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多了,我才發覺他們只要是跟著我出門,去哪裡都行。
原來只有我在身邊,才能給他們最大的安全感。
你有沒有感覺父母對我們的態度裡,開始帶有一絲怯懦的卑微?每年快到春節的時候,媽媽都會打電話給我,問我今年回不回家,我只要稍作遲疑,她馬上就會說:“工作忙就不要回來了,我和你爸都挺好的,家裡也沒什麼事兒,你不用特意趕回來的。”以前爸媽都是直接打電話給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學會給我發微信,開頭總是一句:“是不是在忙啊,有時間回個電話吧,不著急。”上次我回家,聽媽媽唸叨前些日子爸爸去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我當時特別吃驚,因為按日子計算,在爸爸住院期間,我還打過電話回去,媽媽卻隻字未提。現在我有空就回家,因為爸媽像我小時候一樣,很多事情都不會主動跟我講了。他們經常會說,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沒必要大驚小怪的,還折騰你跑來跑去。
但他們還是很少提出需要我的幫助,我知道他們害怕自己變成我的累贅。
他們多久沒有在你面前,開心的笑過了?爸媽經常會感慨,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了。有的時候渴了,到廚房轉了一圈,卻想不起來自己要幹什麼。
但是他們始終不忘的,是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通常我說週六回家,他們從週五就開始著手準備飯菜。
倒不是因為需要做很多種菜式,只是因為他們怕自己配菜買不齊,到時候做不出我愛吃的味道。
到了那一天,當我對著一桌美食、大快朵頤的時候,他們才會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
媽媽幾年前曾經參加過一次同學聚會,老人們飯前紛紛掏出相同的基礎病藥物,飯後就開始炫耀兒女,這個說身上穿的是兒子從國外寄回來的衣服,那個說自己的閨女隔三岔五的回孃家下廚,言談之間充滿自豪。
可實際上呢,孩子們工作都挺忙,能讓他們講出來當談資的,也不過是與孩子們一年難得的幾次相聚。
按爸媽自己的話來說,我們老了,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給你們添負擔,能做頓合口的飯菜,我們這把老骨頭就還算有點兒用處。
聽到這話我不由得心酸,他們是真的老了,開始害怕子女嫌棄自己、擔心子女不養老。
觀看綜藝節目《一路成年》時,裡面的老戲骨徐錦江,在節目中哽咽著說:“我一個人簡直生活不下去了,我不合群,什麼都不會,太沒用了!”他的自責讓人心疼,這簡直像極了我們的爸媽,他們責怪自己的無能,厭惡自己拖累孩子。好在徐錦江的兒子從不埋怨,仍舊盡心盡力地去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當你看到爸媽白髮越來越多、皺紋佈滿額頭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他們老了,開始需要孩子的陪伴,盡孝的時候到了。
一家十幾口人其樂融融,溫馨幸福的感覺溢位了照片,尤其是老人滿足的笑容,看起來讓人覺得特別暖心。
我們的父母,可能思路變慢、做事遲緩不利落,事事不如我們,但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更加悉心的照料與陪伴,才能讓他們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畢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也只有我們的父母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才是我們做子女的、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