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慧能從五祖弘忍處得到了衣缽傳承後,來到了廣州法性寺,聽到了兩位和尚在寺前的旗幡旁爭論。
甲和尚認為:“這是幡在動。”
乙和尚則堅持:“這是風在動。”
慧能則指出:“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網路上,天天都有數不清的事情在發生,也常常讓大家有一種三觀被重新整理的感覺。
比如前不久的大瓜“鄭爽代孕”一事,還有最近馬化騰被無數人聲討“請您關閉網路遊戲”。
再往前,就是螞蟻金服上市前後網路鍵盤手從“濃濃嫉妒”到“痛打落水者”。
先不說這些事情爆發後,當事人會怎麼想、怎麼辦,身為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員,
拋卻那麼奇特的事情,比如“人咬狗”這一類新聞,我們為什麼總會被三觀重新整理甚至三觀盡毀?
這是因為,我們三觀重新整理的閾值太低,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成型的三觀,沒有堅持的原則,沒有處世的哲學,在外界稍加刺激之下,便丟失了本心,忘卻了初心。
01 成事者,不計較爛人爛事網上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早上從酒店出來趕路,隨便找了個路邊攤吃早餐。
內地的早餐攤人來人往,一波狼藉疊加一波狼藉,服務基本靠自助。
我去排隊買早餐票,領導去找位置。他看到一個桌子,空了出來,便把檯面上汙穢的餐具騰到水池裡。
他剛剛坐了沒一會兒,就看到一個耳朵上夾著煙的人和他說著什麼,氣氛不大對。
我連忙過去,原來那男人說他沒吃完,就被我們收了傢伙,很不爽。
我說:“那我再給你買一份吧,你接著吃。”
他說沒心情吃了,讓我們直接給他現金,100軟妹幣!
我說你在開玩笑嗎?你把店裡每樣東西都點一邊,也花不完這個數!
我倆爭執之際,領導迅速開啟公文包,翻出一張100元,遞給了對方。
這麼爽快,竟讓對方也有點吃驚,他略愣了一下,然後捏著錢,對我不懷好意笑了一下,拍著屁股走人。
我那個氣啊,正想再說點什麼,領導卻有點不耐煩的向我擺擺手,意思讓我快點去排隊,自己低著頭,開始用黑莓回覆郵件......
路上,我略有怨氣的嘟嚕,那分明就是個爛人,有意在訛詐我們,我當時也看到,餐具裡的東西都吃乾淨了......
領導把我打斷,本來以為他要給我講什麼好心態,寬容之類的大道理,誰知他卻說:
“哎呀,啥事重要,知道不?對了,上次讓你寫的報告整完了嗎?”
那爛人似乎沒在他人生中出現過。
另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一次出差,晚上當地機構請我們吃飯,吃到一半,突然接到上級通知,發生了一起突發事件,讓我們迅速上報應對舉措。
於是,我們準備趕回酒店,商量上報內容。
那天很驚險,在國道上,司機撞到了一個石墩,車頭凹進去一大塊,火也打不著了。
我們驚魂未定,領導下去看了一眼,說:受損有點嚴重,看來得叫救援了。
那時正值盛夏,打不著火,沒有空調,車裡像個悶罐,領導是胖人,沒一會兒,他的白襯衫已經晶瑩剔透。
大概等了40分鐘,終於等到救援車輛。這期間,那領導表現出了極大的剋制,沒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用紙巾擦汗,兩張嘴皮不停的碰撞出各種觀點。
那破事對他來講彷彿根本不存在。
這兩個故事,幾乎雷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能成事的人,都有堅定的本心和方向,很難因外物而動搖。
02 知道分子往往三觀重新整理閾值很低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諳於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與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會,那麼不論從理智還是道德的角度來考慮,這都是一個不好的跡象。這預示著他的本性平庸。”
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很多人會覺得他看破世事。
但如果是一個初出茅廬、毫無建樹的人說“平平淡淡才是真”,估計要被不少人噴“黃毛小子懂什麼”。
沒有豐富閱歷支撐的純真,是真的單純。
沒有碰到利益衝突的高尚,是真的幼稚。
三觀重新整理閾值很低的人,就是單純、幼稚的。那些經歷過風浪,悟透過事理的人,反而是有獨特的魅力,和堅定的本心。
比如我們剛從大學進入社會,接觸到了這個真正的世界。
如果說高中以前是溫室,大學則是象牙塔和真實世界的結合,那麼社會便是真相的集合。
有的人會被打擊地體無完膚、垂頭喪氣。
還有的人,整日生活在嫉妒、抱怨的膚淺氛圍之中。
我們會因為外界環境的一點變化,而產生激烈的反應,這就是典型的三觀重新整理閾值低的體現。
其實,我們可以把這類人統稱為“知道分子”。
知道分子們很難擺脫他人的看法。
他們知道的都是表面知識,是大家都熟悉的常識類知識。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就不會是競爭力,沒有競爭力,就只能混跡在平均收入中下層。
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很浮淺,如此便難以擁有自己的思考,只要有專家教授帶個頭,他們就被帶偏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只要父母朋友一提議,他們就自動聽取他們的意見,宛如被操縱的木偶。
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三觀很難成型,所以每每網際網路上出現一些熱搜、熱榜上的新聞,便立馬驚呼,然後抄起鍵盤就開始不停地打字,彷彿為了向世界彰顯自己的存在。
03 向內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為牛肉麵裡的肉太少,和老闆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後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為這破事,也不是因為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為了碗裡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與其抱怨世界不公不正,不如拼命努力證明自己。
與其責怪社會世態炎涼,責怪他人勢利低俗,不如責怪自己太天真太幼稚。
僅僅懷有一顆幼稚的心,那當然看什麼都覺得新鮮,聽到什麼都覺得有趣,三觀自然會被經常重新整理。
王陽明的四句教裡有這樣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萬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沒有善惡之心。
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好壞之別,是在人內心不同的關照下,才產生了好壞之別。
曾經有個學生向王陽明請教:“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如果天下沒有心外之物,春花開謝,秋葉枯榮本是樹木自己的變化,這又和我們的內心有何關係呢?
王陽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心中相信花團錦簇,眼前的世界也便芬芳明朗起來;心中沒有花朵,自然不花事正濃。
你心裡有什麼,眼前就看到什麼。
花是如此,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
04 價值感:增加定力的關鍵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的三觀重新整理閾值?或者說,如何提高自己的定力?
那你最起碼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什麼是價值感?
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實實在在想要的,而且願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麼。
此時的你,注意力就會坍縮排入一個隧道當中,無關痛癢的人與事,都被視為可有可無的註腳。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如,我開篇說的兩位領導,他們都能不受外界紛擾,明確找到自己要達成的價值,以及此時此刻最重要事是什麼。
這就是一種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