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婚快一年,到現在還不太習慣先生家裡的人。
我家裡的人相親相愛,講話客氣溫暖。先生家裡的人講話很大聲,有時候講沒兩句就吵起來,情緒激烈,不管是家庭、家族裡的事,還是政治和社會環境,都很容易批評責難,我覺得都是從負面角度看事情。
每次回他們家,我都坐如針氈,我鼓勵自己陪著笑臉,維持禮貌就好,但有時候還是免不了被牽扯進去,像是問我的意見或表態,讓我十分尷尬為難,因我不喜歡他們這樣,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察,包括對他們家人事物的看法,我想我不要說出心裡真實的感覺比較好。
我跟先生說出為難痛苦,他說:「沒辦法啊,他們就是我的家人,我家人就是這樣啊。」有時我會問:「那可不可以不要回你家。」他又說:「不行啊,該回去還是得回去。」唉,很多人都說,結婚以後要把另一半的家人當自己的家人,我先生好像也希望如此,可是我做不到,我應該怎麼看待他的家人?結婚之後就真的是一家人嗎?
專家解答
每個家庭的溝通模式都不太一樣,從你描述看起來,兩家差別很大,你原生家庭的溝通偏向討好型的模式,而先生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責備型。
責備型的人多以自己為中心,忽略他人,有支配傾向,容易批評和攻擊別人,防衛心較強,會藉著指責別人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或是犧牲別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他們談話講事情都很用力,肢體語言也很豐富。大概就如你所形容的「先生家裡的人講話很大聲,有時候講沒兩句就吵起來,很容易批評和責難」。責備型的人在言語上容易說出「這都是你的錯」、「你從來就做不好事」或「我沒問題」,也許你在他們的對話中也會常聽這幾句話。
討好型的人正好相反,他們會以別人為中心,容易忽略自我,犧牲自己去取悅別人,或是不斷去贊同別人。在言語上容易說出「這都是我的錯」、「你喜歡什麼?」,在行為上會過度和善、讓步、道歉、懇求或依賴他人。
當這兩種人碰在一起時,可想而知,討好型的人會覺得很痛苦,無法調節和習慣,因為責備型的表現方式或要求批評,會使得討好型的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逼得他們只想逃離,可能就是你所描述的心情和狀況。建議可以這麼做:
瞭解彼此的差異,不受到對方影響●瞭解這就是他們家的溝通模式
他們家的家庭結構是之前就形成的,雖然讓你覺得不舒服,對從小溫柔和氣的你來說很不習慣,但他們已經習慣了,有什麼講什麼,也不會覺得不妥。只能說了解他們家的溝通模式就好,不要想去改變他們,做媳婦的不可能去做什麼。
●不要讓情緒受到影響
既然能體悟到這是跟你從小長大的環境不一樣,接著就是不要讓自己受到影響。比如說,某些言語或表達方法,曾經讓你不開心或不習慣的,現在知道了,就要有意識地分別出來,不再使心緒受到波動。
如果他們家本身的糾紛就很多,更不需要對號入座。跟責備型的人相處有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把他們的意見或想法往自己身上背。他們的嘴巴很快,表達直接,但是跟你都沒有關係,不要因此覺得受傷害,就不會被流彈所波及。
●不要涉入他們的紛爭
如果他們問你的意見,你就說:「這個我不清楚……」或是「啊,我也不知道……」他們若不滿意,同樣的你也不要往心裡放,因為責備型的人就是會責備,要得到他們的滿意很困難,不用期望從責備型人的口中得到稱讚或正向回饋,只要不受到批評非難就好了。
如果他們還是硬要你表態,你還是可以說:「你們會這麼說,一定有你們的原因和想法……」而不是加入他們的戰局,跟著說「對對對,我覺得如何如何……」。或是可以再婉轉一點說:「我是媳婦啦,剛嫁過來,什麼事都不知道啦……」不要太熱心,給他們太多的建議或點進去說:「我覺得誰比較對,誰比較不對……」那就會愈來愈麻煩。明智的做法是,不要捲入他們的紛爭。
討好型的人不會想去仲裁別人的糾紛,但會想去安撫別人,所以你也不要想去安撫任何人,勸告他們:「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完全不需要去安撫或涉入,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是如此,不會因此感到受傷,反而是你初到的外來者看在眼裡才會不安。
把他們當親人而不是家人你說:「很多人都說,結婚以後要把另一半的家人當自己的家人」,我倒覺得不用,這是華人社會才有的現象,西方人會分得很清楚:「另一半的家人不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家人,」雙方各有不同的環境和背景,應該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
因姻親結成的家人,我覺得可以當成親人,而不要勉強自己一定要當做家人。因為在血緣上原本就沒有關係,後來硬要變成像原生家庭的家人那麼親近,會有心理上的困難,倒不如把他們當成是比朋友還要親一點的親人,心理壓力不會那麼大。如果大家合得來,自然會愈來愈親近。如果沒辦法很親近,連朋友都沒辦法做,只要和平共處就好。
我覺得你真正需要溝通的是你的先生,而不是你先生家裡的人。你說不想回先生家,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困難,因為不可能完全不跟婆家來往互動。對討好型的人來說,就更難做到了,因為討好型的人通常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如果你完全不跟婆家互動,你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婆家是責備型的,一定會責備批評你。
●回家後扮演什麼角色?友善但不涉入
責備型的家庭很容易養出兩種小孩,一種是責備型,一種是討好型。你先生可能就是討好型的,從小討好他的家人,他可能也希望你跟他一起討好他的家人。
如果你做不到,可以告訴他兩個關鍵,一是你不是在他們家長大的孩子,二是你沒辦法跟他一樣,忍受那麼多的委屈。讓先生知道你的有限性,你沒辦法跟他一樣去討好他家人,只能量力而為,對你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和期望。
●跟他家人怎麼相處互動?輕鬆禮貌就好
可以問問先生,希望你怎麼跟他家人相處?是不是你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也可以告訴先生,你只想維持禮貌應對,像是不會去表態或選邊站,或論及誰是誰非,希望他不要因此覺得你對他家人冷漠,不是按著他家人的方式去互動。
也不需要讓先生回家為你溝通什麼或做什麼,像是跟他家人說:「我太太比較不善於言辭,沒辦法跟你們多聊什麼。」這會有點危險,因為責備型的人就是會批評,不用做這些事,就是自然而然,維持輕鬆禮貌的互動就好。
●多久回家一次?彈性安排或縮短時間
也可以縮短回去相處的時間,比如說,原本的三小時縮短為兩小時,減少你緊繃和難過的時間,這樣你的感覺會比較好一點。不過要找個好的理由晚回家或提前離開,也要有心理準備,責備型的人一定會講話,因此這需要你先生的配合和幫忙,不然又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和痛苦。
●維持該有的禮數
逢年過節在一起時間可能會比較久,但只要維持該有的禮數就好,不要太緊張,因為責備型的人多以自我為中心,給他們足夠的面子,滿足他們需求和感覺,狀況就會好很多。
有點距離,輕鬆又安全姻親的關係可能會跟你期望的不一樣,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期望自己一定要經營得很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如果沒有做到就會很挫折,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不需要如此,放輕鬆一點。
有時候維持一點距離反而比較安全,特別是跟責備型的人相處,跟他們過於緊密,就會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也會變成被責備的物件。對你來說,只要禮數周到,有友善良好的態度,維持有界線的關係,順其自然。
最後,如果你們在往後幾年有了下一代了,也要讓孩子瞭解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文化。例如,去爺爺奶奶家和外公阿嬤家會看到不一樣的溝通模式,一家可能講話比較大聲直接,一家輕聲細語,帶領孩子瞭解兩家的不同,就能從小學習尊重彼此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