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鬧花燈,是我兒時最喜歡的事情。
那個時候母親可以把我抱在懷裡、背在背上。
可如今,母親已經滿頭白髮,甚至走路都會發喘。
——她再也背不動我了。
元宵節吃湯圓,也是我兒時最盼望的事情。
那個時候母親也可以吃甜的、吃辣的,
可如今她有糖尿病,甜的東西是不能多吃了。
其實,母親此刻的性格更像一個“孩子”,
變得有些任性、不聽話,
不讓她幹啥,她偏要去幹啥。
怕她累著,不想讓她做飯、洗碗,
可她卻偏要去做飯、去洗碗。
怕她一個人洗澡不安全,
可她卻偏要選擇半夜起來,自己一個人去洗澡。
怕她吃東西對胃不好,
可她卻偏要吃韭菜餡的餃子、菜盒。
給她說了治療糖尿病的藥不能停,
可她居然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都不吃藥。
——沒辦法,她此刻是個“孩子”。
時間帶走的光陰,不可能再回來,
我們能做的就是常伴在父母膝前,
多陪他們說說話、聊聊天。
一個笑臉、一個擁抱、一個這樣的燈籠,
——或許才是他們此刻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