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後,便很難集中時間,系統化的去學習了。

碎片化的閱讀成為了新的生活方式。但瞭解的道理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在電影《平凡之路》中流行起來的一句話,深刻的描述了這種狀況: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道理呢?

道理是對痛苦的反思與總結。

一輩子順風順水的人,是很難說出令人發省的道理。

沒有經歷過世態炎涼,關漢卿是不會寫出“浮雲世態紛紛變,秋草人情日日疏”;

沒有經歷過愛恨情仇,白居易是不會寫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沒有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王維是不會寫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每一條流傳至今的道理,其背後必然有一段令人傷心難過的往事。

而在電力行業中,流傳這麼一句話:《安全規程》裡的每一個字,都是用生命書寫的。

只有經歷過、痛過才能真正明白道理所蘊含的深意。

道理是階段性思想指導。

書店裡的成功學多數是在販賣焦慮,尤其是在針對年輕群體。

永遠有人在年輕,那麼年輕人的迷茫和焦慮便是永恆的賣點。

抖音裡有一條很火的音樂背景文案:有時要停,有時也要衝。前面,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所以一定要衝!

用這個音樂背景的有年輕人,有正值壯年的中年人,但就是沒有老年人。

沒有一位年過半百的大叔會用這種背景音樂發動態,

是因為文案不夠好?還是音樂不夠吸引人?

是因為它不符合老年人的心態,讓一位老年人衝什麼?衝向死亡麼?

有些道理確實很吸引人,但也是有侷限性的。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符合當下想法的道理我們才可以吸收與理解。

落後的或太過超前的對我們都沒有什麼用。

道理是飽腹後的滿漢全席。

芸芸眾生不是靠著千萬條道理來指導自己人生的,道理的存在更多的是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

讓自己在舉棋不定的時候,有一個心理上的自我認同和鼓勵。

沒有人是抱著古往今來的“道理大全”過完一生的,我們都在譜寫屬於自己的人生道理,只有在面對未知時,才會參考道理進行思想上的彌補。

生活中哪有那麼多大道理來指導我們呢?

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是不需要道理的。

餓了吃,困了睡的本能裡,道理是沒有意義的。

道理不是飢餓時的粗茶淡飯,道理是飽腹後的滿漢全席。

有的話更好,沒有的話,我們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

我們已經清楚的知道,道理只是輔助我們過好這一生的工具。

它的存在是讓我們熠熠生輝,讓我們在需要時,助我們一臂之力。

同樣,如果看不懂某些道理也不是什麼壞事。

至少說明,我們在某一方面過得很好。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夢想一個人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