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青峰陪父母到鄉下祭祖,回到了闊別一年的故鄉。
無人的村莊說是故鄉,因為人口遷徙,現已無人居住。有的只是埡口上,一輩子田間勞作閒不下來,時而回鄉種地的鄉親們。曾經閉眼都能走的路,而今已密林滿布;曾經熱鬧的鄉間大院,早已裹滿藤蔓。這一切竟是如此的破敗,好似這裡從未有人來過。以前居住的房屋,現已無路可去,只能遠遠地看著坍塌的屋頂,獨自憑弔。
新添的墳塋最讓人暗自神傷的,無非是地裡新添的墳塋。看著碑上熟悉的名字,竟差點掉下眼淚。那些個可愛的鄉親們,那些個看著你長大的人,竟在不經意間已經離開了。墳前星星點點的燭光,是家人對逝者無盡的憂思。相別數年,雖然可能回憶不起他們長什麼模樣,但光是看到名字,也足以感慨萬千。
童年的回憶我的家鄉有山,我的家鄉也有小溪,這些是我們童年最得意的地方,也是留下腳印、歡聲笑語最多的地方。
童年,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春天漫山遍野的鮮花;有夏夜裡漫天的繁星;有秋天豐收的喜悅;有冬日裡熱鬧喜慶的鞭炮。
童年,有我最愛的人,一起上學、放學的小夥伴;每晚聚集聊天的鄉里鄉親,還有硬朗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年輕的爸爸媽媽和無憂無慮的我。
再見,故鄉每到元宵前後,網上總會流行這樣一個影片,大致的內容就是:將手機充電器從家裡的插座上拔下,配上旁白“充電器拔下,再次插上時,已是明年春節”。很多人在感慨“城市容不下肉身,故鄉安放不了靈魂”。其實,更多的應該是“城市安放不了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在城市拼搏的我們,或買房、或租房,肉體且有暫時的歸宿,但故鄉永遠是那魂牽夢繞,但又回不去的地方。
我現在居住的地方,離故鄉不遠,越過山丘,翻過埡口,就到了。但更多的朋友,是遠離家鄉,一年甚至數年,都難有歸家的機會。常常想,等我們這一輩人老了,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都走了,我們還有勇氣回到那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那時的故鄉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結語人們都在憧憬阿爾卑斯山下那愜意的世外桃源,卻沒有多少人敢於回家建設自己的故鄉。數年來,中央一號檔案都是講的三農問題,政府在大力推廣城鎮化的同時,也在積極建設特色鄉村。我想這應該是想替我們留住根,留住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