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都知道,聽和說,構成了溝通的基本過程。其中,傾聽尤其重要,但它對很多人來說都很不容易。
不少缺乏傾聽的人,往往會過度表達。
一位女性喜歡說教。對丈夫和孩子,她常常就一件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喋喋不休。
比如,丈夫因為炒股時判斷失誤虧了錢,此後這件事一直被拿出來作為數落丈夫的素材。
再比如,孩子沒有考好,成績公佈的當晚她批評了孩子一個小時仍不停歇。此後每次看到孩子沒有好好做作業,便拿上次沒考好說事兒。
儘管她說話時,父親和孩子常感到心煩意亂,但也沒有解決的辦法。大部分時間,父子倆都得聽她說。即便不同意她的觀點,父子倆也很難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因為,這位女性的“心裡話”,似乎怎麼說也說不完,她牢牢地把談話空間把控在自己手上。家人想表達不同觀點時,通常很難插上話。
即便這樣,她仍舊感覺自己沒有被理解。她的心裡,有太多東西想要傾吐出來。
02
傾聽有時甚至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困難,就連心理諮詢師都要做很久關於“傾聽”的功課。
我有一位朋友,多年前透過自學拿到了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證書。此後一直堅持學習、反思、精進和成長。我敢說,她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意願一刻也沒有中止過。
可就是這麼一個喜歡反思的人,也時常難以覺察到自己過度表達、缺乏傾聽。
她有著極強的表達欲。和我在一起時,常不自覺地口若懸河。有時我打斷一下,很快她便能繼續接上話題。我們在一起,以“她說我聽”為主。
事後,她多次表示,自己傾聽不夠,要練習傾聽。我能感到,她這麼說的時侯,是很真誠的。但說歸說,真的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她又很容易滔滔不絕。
如果我不從旁提醒,她自己很難意識到,其實自己已經佔據了大量的談話空間,也很難意識到,我們說話的比例嚴重失衡。
這是因為,她實在太享受表達的過程了。說到興起處,常常無法自控。
看吧,即便是對長期學習心理學的人來說,也不是很容易掌握。
我不禁感嘆,傾聽真難。
03
我還認識不少喜歡滔滔不絕地講話的人。他們大多比較自信,很有熱情,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也喜歡聽到別人讚美和肯定自己。他們不是老師,但卻好為人師。他們大多通常對別人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我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我時常說教。
我說教的物件,一是我先生,一是我閨蜜——他們都是最包容我的人。
我閨蜜為了保護我的自尊心,從來沒有在我說話時打斷過我。有一次我問她:“我是不是喜歡說教?”她竟然說:“因為你說得都對呀!”實在太愛我,變成了溺愛。
但是我先生後來便不再耐著性子聽下去,而是打斷我,簡單地說一句“您先忙”。這時,我便知道,他不想再聽了。
無論我認為自己說得有多對,只要我發現自己又開始說教了,我就立刻噤聲。絕不會任由自己繼續說下去。
因為,說教不是溝通,我不能剝削他們對我的愛心。
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和互相影響,關鍵因素不在於你有多正確,而在於你有多真誠。無論你說的內容是多麼正確,只要你的姿態變成說教,就不再真誠了。
再說,只說不聽,會傷害人際關係。
伴侶可能會離你遠去。因為ta從來就只是個陪襯,只是你的傾訴物件。這樣的伴侶關係不平等。
孩子會和你疏離。很多抑鬱的孩子,都有一對不願意聽他說話的父母。這些父母自大地認為自己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甚至對孩子說:“你撅撅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麼屎。”他們很少試著聆聽,也就無法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所思所想。
人與人之間最需要的是理解。沒有人需要聽別人沒完沒了地嘮叨些正確的廢話。那實在是像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04
很多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的人似乎都是這樣:內心有很多很多的東西,常有不吐不快的感覺。經常想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希望別人全盤接收。但其實,並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想接受,或者對方想接收多少。只是全憑著一股子自信,一股腦兒地往外倒就是了。
這就不是自信,而變成不健康的自戀了。
講話人的眼睛裡,看到的不是你和我,而是一個大大的“我”和一個小小的“你”。表達自我的感受比聆聽對方的感受更重要,實現自我的需求比關注他人的需求更重要。
他們能吸引到的人,往往是自我不夠強大、沒有獨立見解和觀點的人。這樣的人,極容易被他們的魅力所折服。但這樣的關係,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自戀而存在的。
別再過度向親人或好友宣洩自己,這對他們不公平。他們並非每天都準備好接收你的訊息。他們並非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聽你想說多久就說多久。他們並非每天都準備好,迎接你各種各樣的心情。
先閉上嘴,找到自己的宣洩方式。
對於熱愛表達的我來說,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表達和宣洩方式。有時,我甚至為了保護自己的寫作動力,刻意少說些話,這樣,既避免了對別人的過度表達和說教,又有足夠的內在動力使我“奮筆疾書”。
再開啟耳朵,給他人一個宣洩出口。
傾聽的要素大概包括關注的眼神、微微前傾的身態、不打斷、沒有成見和偏見等。傾聽需要一個人聚精會神,是一件消耗心力的事情。傾聽不但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態度。
傾聽,需要相當地有意識的努力,也是我們能送給他人的一份非常寶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