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十五才知道老家有一條規矩,姥孃家要給家裡的孫輩買燈籠,或許以前也知道,時間太久給忘記了。老李頭一個人在老家,老王太太在鄭州看孫子,老李頭給老王太太打電話沒人接,專門打給兒子,安排兒子不要忘記給自己外甥發個百八的買燈籠,第一個元宵節都興這個,離得遠不能買個送來,他又不會微信支付寶,於是我收到了弟弟的紅包,五十塊錢。其實燈籠正月十三,孩子蘋姨已經把燈籠送過來了,這個粉色的老鼠電子燈,開啟會唱歌,有閃光,已經很不錯了。在大城市裡不像在農村,十五的晚上,小朋友挑著各自不同花樣的燈籠去碰燈,靠誰的燈籠好看,結實,燃的時間長,小時候買的大多是手工的紙糊燈籠,或許用大白菜的根挖個洞,裡面塞上沾了洋油的棉花套子,現在估計都是電子的了。在城市,家家戶戶門庭緊閉,各自安好,誰也不打擾誰,本來今年的十五上海又是雨天,所以並沒有看到有小朋友出來碰燈。
轉眼兩年沒有回河南和東北過年了,19年懷孕正好趕上疫情,20年年初生了寶寶,結果21年年初又趕上疫情,覺得還是在上海待著吧,兩邊的老人也很理解,專門打電話讓就近過年,不用惦記,照顧好孩子和自己,於是想著等天暖和了,抽空還是要兩邊回去看一下。訂菜軟體上湯圓的種類是真的多,酒釀圓子,大黃米,黑芝麻,豆沙,水果,花生,甚至還有鮮肉餡的,最後買了一款思念的混裝小湯圓,煮了一碗,紅白黃相間,草莓的甜,花生的香,芝麻的糯,味道很不錯,但是總覺得太過花裡胡哨了,一瞬間竟特別想吃老媽自己手工包的紅糖餡。小的時候,過年是吃橘子的皮,總是撿表皮光滑紅潤的收集起來,放在窗臺上曬乾,然後十五當天用擀麵杖碾碎,磨成細細的微小顆粒狀粉末,灑在用蒸好的紅薯活的燙麵裡,包上用麵粉搓過的紅糖,等出鍋,滿鼻子都是淡淡的橘香味,咬一口,紅糖噴湧而出,滾燙的甜一下子就俘虜了你的舌頭,想想都覺得口水直流,可是真的好多年沒吃了,結了婚6年了,有六年沒吃過這個味道了,老媽給弟弟看孩子,估計也沒空自己做了,不知道她吃的是什麼牌子的湯圓!吃過的東西太多,到頭來發現總是陷在回憶裡的味道里出不來,那不僅僅是情懷,而是家的味道,安全的感覺,還有你一路走過的青春!
青春的味道真好,我真想多來兩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