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回回重寫了三四次,卻總是感到不滿意,於是便想著上網看一下有沒有什麼所謂的寫作技巧,找了些時候,看見知乎上的一個答案,覺得挺有意思的,核心觀點就是該。先寫出一篇“爛”文章,然後“改”成一篇好文章,這其實說的不錯,我也覺得有道理。好的內容就應當是值得反覆推敲的。但我心底裡卻不那麼認可這種形式。我當然不是故意在唱反調。
我似乎總能從別人的言語中抓到刺來,然後去攻擊他。其實我本人更像是一個“沒有見解的人”。我其實挺愛去抨擊那些看網路小說的人,但如今想法卻變了,當我意識到閱讀的目的並不一樣的時候便對很多事情就淡然了。我認為的閱讀是汲取知識,有的人的閱讀只是為了獵奇,有的人的閱讀只是為了爽,我總不能把自己以為的事情當作世界的公理,我這個人,做什麼事都太以自我為中心了。我可能是比較客觀的唯心主義者吧。
自己也看過一些書,雖然不是很多,但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可能是我從小就愛抬槓,所以我總是會願意去發現一些和大眾不一樣的觀點。而我自身又十分愛想,所以導致了我現在的一個性格。我的腦子裡裝了太多東西,不成系統雜亂無章。腦子裡似乎總能有與當下相反的聲音出現來影響自己。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自認為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是站得住腳的。我從來就只會從我的觀點出發來看待時間,我也覺得我應該這樣。
其實我似乎也不必太過於糾結這些,因為文章的載體本就不同,我又不是寫詩或者散文,既非小說也非作文。何必把自己繞進去呢。但對自我要求的提高是要有的。不斷努力精進的樣子是應當有的,如果你三十年後還和現在一樣,那麼豈不是太悲哀了嗎?
去探尋一些問題,上學的時候寫字愛用華麗的辭藻,用著所學的修辭手法,來東拼西湊一些句子,雖然效果還不錯,但卻始終是稚嫩和空洞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好看,上學時候寫作文要求是硬性的,如今想來我不上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我英語一竅不通,恰恰是我最有想法的語文才讓我放棄的。至始至終我仍不能理解,語文為什麼要去束縛人的思想,你老老實實考人讀書寫字不好嗎?還偏偏要什麼套路,我真不能苟同。
我能意識到自己錯了,自己狹隘了,但我卻無法探究正確的答案。
現在網路那麼發達,我自認為自己瞭解了許多事情,其實最可悲的不過是我自己。
我還在不斷的糾結著對錯,我還在執著於黑白。
至今位置,即使我心裡十分清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我心中仍然跨不過去這個堪。
或許這便是我的宿命,我也就只能這樣流浪。
或許漂泊的目的本就不是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