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出身不一樣,有人從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有人剛出生便開始消亡。
誠然,我們無法改變出身,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走向。
不同的選擇,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愛茶的人深明白,喝茶與不喝茶,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你的選擇,決定你的人生有一回,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人生的真諦。
蘇格拉底帶他們來到一片果林,說道:
“你們每人挑一行果樹,從林子這頭走到林子那頭,每人選一枚自己認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能走回頭路,也不選第二次。”
學生進了果林,分別選擇自己認為最大的果子。
出了果林後,蘇格拉底問他們:“你們是否都選到了自己滿意的果子?”
學生們面面相覷,都沒有回答。
蘇格拉底又問:“你們對自己選擇的果子滿意嗎?”
學生開始回答了,有人選了一路,走到最後才發現第一顆最大,有人摘完走到深處,才發現有更多更大的。
學生紛紛央求再選一次。
蘇格拉底卻搖頭道:
“不會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人生就是如此。”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人生,不同選擇不同人生。
成年人每天大約要做70個大大小小的選擇,大到這份工作是否還堅持做下去,小到一日三餐吃什麼,每一個選擇都為以後標好了價碼。
許多時候,看似一個小小的選擇,卻可能改變自己人生的道路。
對於我們而言,喝茶只是一個小小的選擇,一個微不足道,喝過便過的選擇。
但長久下來,這一杯杯的茶,卻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觀念,帶給我們不同的思考角度。
喝茶的人,過不一樣的生活林語堂說:
“茶之為物,效能引導我們進入一個默想人生的世界。”
茶如同人生的一條減速帶,它無法讓時間停止,但卻能讓你減速。
在快節奏的世界裡,將生活放慢,不為外物所動,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
《道德經》講水,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茶也是這樣。一杯清茶,以淡雅的韻味,讓人欣喜,能滋潤身心,又能從中悟道,可作文化、修行、表演等,它包容一切,接納各種元素,並在無聲無息中,改變了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什麼身份的人,與茶接觸久了,都會發生改變。
音樂才子李健,也是一個愛喝茶的人。
以前他喜歡喝咖啡,但後來瞭解茶之後,慢慢的將興趣轉向了茶。
如今李健家裡,咖啡器具放在廚房,而茶具則專門有一間茶室擺放,可見他對茶的熱愛。
他曾說:
“茶是深不可測的,到了某個階段,你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上它。”
同樣作為音樂人,別人想盡辦法接廣告、出更多專輯、上更多節目,而李健卻相反,沒有工作時,他喜歡在家裡閱讀、品茶、彈吉他。
他沒有一股腦投身名利中,而是趁著空閒的時間,在一杯杯茶、一本本書裡,沉澱自己。
茶是物質空間裡,小小的點綴,卻是精神世界,不可缺失的伴侶。
茶讓人在物質以外,感受到更多的自然;在名利之外,看到更多可貴的東西。
愛茶人的生活,不只有名利,還有靜與不爭,乾淨與樸素。
誠然,喝茶無法讓人賺到更多錢,但同樣,高品質的茶生活,也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
一杯茶的修行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再好的美酒瓊漿,都不如清茶有趣,再多的大道理,也不如茶中悟道好。
賈平凹說:
“吃茶是大有名堂的,和尚吃茶是一種禪,道士吃茶是一種道,知識分子吃茶是一種文化。”
茶是普通的一杯湯,但若是細細品味,靜心感受,卻能從中感受到許多為人處世的哲學。
品茶時的拿起與放下;斟茶時的只倒七分;煮茶時的煎熬品味……
每個人選擇的人生道路不同,有人悟道參禪,有人及時享樂,但愛茶的人,卻兩者兼得。
茶是飲品,也是引子,引導人在濁世中修行。
《霹靂布袋戲》有句臺詞: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
是啊,世人來來往往,所圖不過是金錢與權力,殊不知最愜意的生活,是“得半日之閒,抵十年塵夢。”
喝茶與不喝茶,過的是兩種人生。
喝茶的人是幸運的,在茶中品悟人生,可以把生活過得更有質量。
作者簡介:杯小茶,您身邊的茶專家。有趣又有料,陪你喝好茶!